![](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6C_EM-MU4IV0TMqNmKGmBZaypgb-T9NdZtiCxBdjuoVU2MLhYVwiAPyRr51SFeG-O8v09FN9nHqAteF4DOZNkMNzmEK_yFkMn0Vq5UKRISYTRXeoykePZY5d5fjkMz95bo4InoLNOgcDV/s320/%5Bwallcoo%5D_wedding_flower_EN016.jpg)
(摘錄自Oka Kura Kakuzo著作-Book of Tea)
(左圖為婚禮上的捧花)
花藝設計所包含的範圍與應用其實非常廣泛,只要是運用到植物材、花材等,即使是乾燥花、永生花等非活植物材也是可以運用的材料之一。而花藝設計的實際運用層面則包含了日常的送禮場合,例如婚喪喜慶、情人節等特殊節日及慶賀慰問場合都適用。而不單是送禮的意涵,就連民俗宗教場合、場地布置、美化環境、服裝設計、居家擺飾等,都是花藝常接觸到的層面。
(左圖:婚禮會場上布置的花飾)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tX7OrC1iPAX3w_ZWADlD5gZC8kfqPObotKHxzDt4gzorL2vE8flqFRHcJZARjM17A0tyyjZsTMr_McF0xDQyQblb9e0VcfZQ5HgLyTRBAyTiThyphenhyphenSJ1N1uTVTKdlM9SEc8PlCb3TRFUTmK/s320/132p15c.jpg)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7YbOBFtAwg-Vac8tChJNPXvIlPjyhz7zsj3ftf0cKAkOUGHSCYM22pqDFZ5GuVdrj3nBast0FoScaVcDd8FiI9hDZPmFVOtcCDvSV_eQExHA0bTb8XzR28U5xC44_a1_B1zGUFlZTO6WW/s320/2010103017302685574.jpg)
(右圖:埃及、希臘、羅馬文化裡,花的使用用途以宗教拜鬼神、英雄及民俗節慶為最多,至於個人慶祝場合也會使用到,此時期的花藝設計以花圈、花環為主。)
(左圖:常見的送禮用花束)
據傳,西方花藝最早的來源便是古埃及社會。
古埃及人以切花裝飾家居環境,宴客桌也以插花方式點綴於餐具上,舉行喪禮時,隊伍中排著以金、銀二色花器盛著盛開的睡蓮花束,若是王者辭世,便會在脖上帶著花環一起埋葬。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t-MFH5c3lm-DYvoeAfptaRRu-uH1r-khZNjL-xzE5_4XtW-aic0DogoqV4WfSMWik3HdbXrVD9Yljl5wD3j0PTu4_j16B9TeUDgocRqXMYPNI5_ZyqO4kr_MhDdfwSgKSK9IKGt9sc0Ll/s320/132p16.jpg)
(右圖引自《花之文化》,法拉利著,1633年,羅馬:這幅剪貼畫上的花器是十五世紀完成的,花器上分成許多層,這樣的設計特別適合插放短莖的花材,如此一來美麗、精緻的花器才不會被花材遮住。)
歐式花藝設計一直在作品的大小、配色上作變化,設計風格則以其出現之年代命名,在本專欄系列中,我們要為讀者介紹一系列從古埃及、希臘、羅馬花藝設計到中國、日本及義大利的文藝復興、歐洲的巴洛克、法蘭德斯式到英國的維多利亞時代。如此多不同的時代是如何影響到花藝設計的配色、種類、乃至花器、配件的挑選,而現今北美洲的花藝設計,可說是在如此多的花藝設計型中最實用、經濟的。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_ClX13VAPxIIdxAHax3ab4OUynNxv-hffvbSVRw_AuWxdkZtMSV4kLQaHcJAVtoUXj3koN7YE4kH_ILErPmN7t3iwYzAjJiBhIh_KnV2F9je2m9UkJkOh07MSSb7cfpM39MbhKMRiDw4C/s320/36662_109224305791333_100001112911192_62684_5847231_n.jpg)
中國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雛形。插花到唐朝時已盛行起來,並在宮廷中流行,在寺廟中則作為祭壇中的佛前供花。宋朝時期插花藝術已在民間得到普及,並且受到文人的喜愛,各朝關於插花欣賞的詩詞很多。中國插花藝術發展到明朝,已達鼎盛時期,在技藝上、理論上都相當成熟和完善;在風格上,強調自然的抒情,優美樸實的表現,淡雅明秀的色彩,簡潔的造型。清朝插花藝術在民間卻得不到重視。中國的近代由於戰亂等諸多因素,插花藝術在民間基本上消失。一直到近幾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及改革開放,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鮮花才逐步回到了人們的生活當中。
(右圖:以花朵做成的服裝)
(右圖:以花朵做成的服裝)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Oie7R0QsBDNs6hKfOHW1o8YlGm20OElmToghu_Gy4WFn8-Dx18JNSDfEaicWxEVVjTbn86ibE16DS05GKTWcRriSXJTQrp7GsL1FmXCwFk4AYm3w_yAP-QedkHMCrQ5s_Fk9DidgiTZRh/s1600/611030520401454--ss.jpg)
東方式插花崇尚自然,講究優美的線條和自然的姿態。其構圖布局高低錯落、俯仰呼應、疏密聚散,作品清雅流暢,按植物生長的自然形態,,有直立、傾斜和下垂等不同的插花形式。
而日本的「華道」可直接翻譯為「日式插花」,但比較確實貼切的翻譯是「活植物花材」 造型的藝術。華道起源於奈良時代,本是隨著漢傳佛教從中國傳入佛教供花。平安時代發展成一門獨立的藝術。華道不單要表達花的美態,也是形神兼備品味造型的插花。日式與西式插花有所不同的是,日式插花:除三個主枝外,花兒往往並不擔負重要的角色。要觀摩經歷數紀元傳統臻善的日本插花藝術,每每需要以不同感性去欣賞花及其造型。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iY8YQkC5VD_WSp8okZtcIgxRTUWoZxMPTxHhCxP1T9OddsEtTxJI664klR_W63DMhmliAyF7Hk2BATKy-NPI12RB40zKOyg_oEeAuCyO6dIT3QGDDl145nL5MyM97hWGk2sBZ7LhfWlPnF/s1600/611030520511454--ss.jpg)
(左圖:2006年東京國際插花藝術大會閉幕式上現場創作的巨型插花作品)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iPNmUg9wrljee1EyDdAWMbTlDHNIAMyco1I-yTfGVa4HXz1vxUrf8eS81j110hzskfWVfj4TV3V-Q_DMkv1jB7IjBpOOuzCMs6YjcoNc600TetHanddw5M1DdOslZjJLaSyN3cNeo7828s/s320/5217452071_93a7e78596_z.jpg)
(右圖:2011年台北國際花博的名人館以永生玫瑰做為會場的主要裝飾主題)
常用花材:
在婚禮上常會使用到例如:百合、天堂鳥、蝴蝶蘭、玫瑰、劍蘭、洋蘭、非洲菊、康乃馨、滿天星、桔梗、情人草、勿忘我等花,而常用的觀葉植物則是巴西木葉、針葵、散尾葵、劍葉、龜背葉、文竹、蓬萊松、天門冬等等。
(右圖為百合花)
(右圖為百合花)
- 新鮮:新鮮的花材不會在大喜之日上發生看起來破破爛爛、花瓣不完全、或是花枝枯萎等情形。
- 色彩豔麗:花的顏色越是繽紛濃烈越能體現出喜慶的歡樂氣氛。
- 盛開程度:須選盛花期的花,此時的花全盛開、花開得大、花形好看,花體也大,好看又有吉祥之寓意。
- 寓意:指花本身的寓意要好,如百合寓意百年好合,天堂鳥寓意比翼雙飛,红掌寓意心心相印,玫瑰寓意愛,跳舞蘭寓意歡快愉悦的心情等。
(下圖為象徵著「愛你久久」的999朵玫瑰花)
接下來是介紹喪禮時常見的花種。
(右圖:中央為百合,外側為菊花)
(以白花拼組而成的十字架型花圈)
(左上圖:愛心型的花圈)
(左下圖:一整排的花籃)
資料來源:
http://www.flower-design.org.tw/flower/front/bin/home.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