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畫的製作流程與方法─1
1.製前的前面是「企劃」(日文:企劃段階)
「企劃」又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在每一年度的企劃會議裡,動畫公司的老闆或有點偉大有點發言權的製作人看到一本頗有趣又出名的漫畫或小說,覺得拍成動畫應該會蠻賺錢的,於是就打電話給代理那本被相中的漫畫或小說的代理商問問看是否拍成動畫的權利已賣出,如果沒有那就開始進行「有時長有時短有時痛苦有時快樂」的權利交涉。如果您在動畫的片頭一開始看到「原作」這兩個字大都是屬於這類型。
另外一種是動畫公司旗下的導演(英文:Director,日文:監督)或動畫家們覺得自己天馬行空胡思亂想不畫畫不按時交稿作白日夢的結果拍成動畫應該頗有趣的就自己開始寫企劃書然後交給老闆過目。幸運的,企劃通過的話,就由老闆或製作人四處奔波找贊助商來一起響應偉大的企劃。如果您在動畫的片頭看到「原案」二字大都是屬於這類型。
2.交涉成功或企劃通過後
讓我們先談原案企劃通過的狀況下動畫公司的下一步驟。
動畫公司基本上都沒有獨立製作動畫作品(不管是TV或OVA)的經費,因此動畫公司想要作原案作品時最重要的是提出企劃給贊助商看他們有沒有興趣投資。如果贊助商對動畫公司提出的新作品企劃沒興趣或認為此商品沒有市場價值,那麼那企劃100不會再見天日。
相較於原案,原作的動畫企劃通常會比較容易通過贊助商那一關。因為原作基本上已有固定的顧客群,贊助商們比較有心理上的保障而願意投資將原作改編成動畫而由販賣相關產品來回收投資。
那麼企劃以什麼樣的形式提出給贊助商呢?
以美國的製作公司來說,他們會先製作Pilot Film。所謂Pilot Film是指作品的精華短片,那是提出給贊助商說服他們投資時的主要利器。但是在日本,動畫公司通常沒有製作Pilot Film的經費往往是以紙張形式的企劃書或腳本呈交給贊助商。因此在製前作業之前可能腳本就已經完成了。因為越讓贊助商了解原案作品的"有趣之處"就越能打動贊助商的心而得到製作經費。
3.如何計算製作經費::
理論上的計算程式很簡單。
假設某一家影視公司估計一部動畫作品(指一部30分鐘的DVD)可賣1,000套,再假設一張DVD賣4,000日幣,
1000套 x ¥4000 = ¥4,000,000
那4百萬日幣就是製作經費。分給各製作部門的經費通通包含在這4百萬日幣中。例如我們之後會介紹的動畫導演,人物造型設計師,分鏡圖人員,主鏡動畫師,基層動畫師,音樂設計,色稿人員,編輯人員,包裝設計...等等等等。
這樣說來,計算經費好像很簡單。但是實際上,如何估計一部動畫作品可銷售多少套那就要靠影視公司製作人的銷售經驗,動畫導演的知名度,人物造型設計師設計人物的魅力和聲優的熱門程度。這些人為因素使得估計製作經費成為一件不是簡單的事。例如某有名的導演導的動畫電影每一部都成為日本電影票房紀錄還會在國際影展中得獎,那麼贊助商給他的製作經費就會高出其他作品很多。製作經費充裕之下他就可以多加鏡頭的張數,請較有名的聲優(或演員)和音樂製作群來提高商品的知名度和宣傳效果。如果是一位沒有「業績」的新人,那麼經費就可能比較少了。因為影視公司沒有比較的基準(新人的業績)所以對這新企劃的投資會比較謹慎。
4.製前作業一:腳本
我們已大致在前幾回說明了製前作業之前幾個重要的步驟。現在,我們將要開始逐一說明製前作業的流程。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步驟是「腳本」。所有的人物設計,機械設計和美術設計及導演均要照著腳本來構圖。因此在不管是什麼樣的企劃,腳本在製作過程中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我們在第二回中提過腳本可能在企劃案階段就已經完成。那樣的情況下,企劃通過後腳本是否再度修正呢? 這要看製作人和導演的意見。負責一部動畫作品成敗與否是製作人。因此,如果製作人對腳本有意見(不夠吸引人..)腳本作家就要修改腳本。當然如果導演對腳本有意見而製作人也贊同導演的意見時,腳本的修改也是必然的。再者,雖然導演不同意初步腳本而製作人認為沒有必要修改的話,腳本就不會被修改。
一般的動畫公司都沒有專屬腳本作家,大部分是請自由身分作家(這些作家們有的是作SOHO族,有的是和幾位志同道合的作家成立工作室,如有名的Studio Orphy)來寫稿。 不僱用專屬作家的原因是因為腳本並不是一年到頭都需要的部門。所以只要在有需要的時候和腳本作家簽專案契約即可。 不過少數歷史比較悠久的傳統動畫製作公司裡仍然有專屬腳本作家部門。
腳本的寫作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不同於小說的是所有的人物動作及感情都需要以旁觀者的身分詳細描述,例如一個角色很生氣, 由於每一個人生氣的方法不同所以不僅要描述他如何生氣也要非常詳細地描述他的動作來說明角色的個性和特徵(例如:太郎火冒三丈=太郎握緊了拳頭,眼睛咪成一條線,額頭的汗如何如何的滴下,頭上的火如何冒三丈...)。 腳本特殊的寫作方式使得一位小說家有時並不能成為好的腳本作家。而好的腳本作家也不多見。
5.製前作業二:導演的工作::
導演是整個動畫製作群的領隊。日本動畫業界裡沒有一定的基準來評斷做導演的資格。目前出名的導演們成為導演的過程都不相同,有些是從電影業界轉行,有些是從動畫師做起,也有些是腳本作家兼導演,也有些是一開始就從事導演工作。大致上來說.動畫初期時代的導演大部分是從製作管理參予動畫製作多年後升格做導演或電影業轉行開始。但隨著時代的遷移,目前大部分的動畫導演都是由動畫師開始做起。
做導演的魅力在於可以自己決定作品的方向。但是由於導演決定一切,工作繁忙且作品的成敗大任也在於導演身上。因此並不是每個參予動畫製作的人最終目標在於做導演。而有心想要成為導演的人不管從什麼工作開始,只要有心,成為導演並不是困難的事。
以下為導演們實際工作的大略內容:
1、製前作業:
* 和腳本作家及製作人敲定腳本
* 分別和人物造型設計師、機械造型設計師、美術設計師開會將各設計案定稿
*製作分鏡圖(有時是副導演製作)
2、製作過程中要和副導演們談每一集的製作方向
3、製後作業:
* 和剪接師編輯影片
* 指導聲優們及音響導演製作出理想的效果
* 影像及音效合成。
4、參予所有的宣傳活動
6.製前作業三-分鏡圖和副導的工作::
分鏡圖簡單的來說是「以圖像呈現的腳本」。畫分鏡圖的時間靠製作日程表的不同而有長有短。平均26分鐘動畫的分鏡圖要花3個星期完成。分鏡圖不需要很正確的將人物造型畫出來,只要能讓之後的工作人員看的懂就可以了。儘管如此,分鏡圖師還是需要事先練習每一部作品人物造型和了解作品的特色才讓原畫師靠著分鏡圖正確的畫出每一集副導演所需的鏡頭。
常常可以見到分鏡圖師和副導為同一人物。理由很簡單。因為圖面的設計人(分鏡圖師)通常是最了解每一個鏡頭需要的效果和聲優演技來襯托出作品魅力的人。所以分鏡圖師大多兼副導的工作。
副導演基本上分擔導演的重擔。不管是集數較少的OVA系列或是26集的電視動畫系列,導演一個人要顧全所有的製作細節是不可能的事。因此每一部動畫系列都設了副導的位子來管理每一集的動畫製作。而導演多半負責重要的第一集及最後一集。副導的工作內容除了不負責製前的腳本,設計稿和製後的宣傳活動之外,基本和導演相同。但由於導演是整個作品的總指揮,因此在副導負責每一集的製作之前,副導所畫的分鏡圖還是要經過導演的同意後才能正式分派工作給原畫師進行製作。
7.製前作業四-人物設計和人物設計師的工作::
動畫製作是一個需要密切配合的團體活動。因此一部好作品除了有好的腳本,經驗豐富的導演,當然,具有魅力的人物造型是使作品更吸引人的重要因素。在本單元的第一回我們曾解說過動畫作品有兩種-原作及原案。人物造型的設計也因此而有不同。
將原作漫畫改編成動畫時,因為人物及服飾已經定型,所以並不需要再多加設計。可是為什麼每一原作動畫還是標明了「原作人物設計」及「動畫人物設計師」呢? 第一,漫畫是靜態的作品,因為格數少所以人物的線條及服飾可以複雜來加深作品的美感及印象。但是製作動畫時,如忠於原作人物的線條會使作畫的時間加長而延長製作時間(及更多的經費),所以需要將原作人物的線條簡化。第二,漫畫人物因為不必著色,所以不必將每一線條連結。但是動畫需要著色,所以必須改良原作人物造型將所有的線條連結以便著色人員上色。第三,有一些原作漫畫人物造型並不適用於動畫作品。為了製作效率,著色上及動畫造型上的理由,原作動畫需要另外聘用動畫人物設計師。
原案動畫的人物設計是比較需要創意及困難的工作。原案人物的設計案在交給人物設計師設計時都只是文字及導演口頭上的指令。所以設計師只有靠腳本及自己繪圖的能力來憑空設計出能夠襯托出作品故事魅力並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此外還要考慮到製作效率的問題而不能畫出線條太複雜的人物。因此,就算資深的造型設計師也有可能花一段時間才能定稿。
製前作業的人物設計完成後的人物設計圖將分發給原畫師來進行每一個鏡頭的製圖作業。一個人物的設計圖分為三種:服飾設計圖,臉部表情設計圖及局部裝飾設計圖。所有的設計通常分為正面,側面,背面,及特殊表情(生氣,悲傷或微笑等等)以便原畫師模擬。
如何成為人物設計師呢?根據AIC的資深設計師們的說法:「很簡單啊。一直練習一直畫就可以了!」...嗯...事實上不是那麼簡單。同樣的一個人物,每一個人畫出來的風格都不同,有些吸引人,有些就看來平淡無奇。實在要如同他們所說的需要一直練習和磨練才能顯出不同的風格。而且光是女性角色或只有動物畫的很好並不一定能作為動畫人物設計師。人物設計師的重要條件是要能廣泛的畫好作品指定的每一種人物,也就是說設計師的繪畫能力要很有彈性的能應付每一個作品的要求。如果能充分應付製作公司的要求,再加上自己設計的原創人物夠吸引人,就能成為眾所矚目的動畫人物設計師。
鏡子是必需配備,因為人物的動作及部位有時需要看鏡子裡的自己來素描。其他的參考書籍及製圖工具完全看每個人物設計師的需求,在這裡就不詳細描述了。
日本動畫的製作流程與方法─2
8.製前作業五-機械造型設計和背景設計的工作::
多年前還沒有專門的機械造型設計師。大多是由人物造形設計師兼任或由比較擅長電器機械之類的動畫師設計。從「宇宙戰艦大和(Space Battle Ship YAMATO)」之後到「鋼彈勇士(高達)GUNDAM」才真正定位專業機械造形設計師。
機械設計師在動畫製作上必須考慮到很多因素來設計每一部動畫要求的機械造型。第一要在平時做很多的功課以滿足接踵而來的多樣的設計要求。第二要考慮到製作的日期及進度而設計「適當」線條的機械造型。所謂「適當」線條是因為如果線條多的話,雖然機器人或宇宙船看起來很COOL, 但動畫師們畫好一個鏡頭的時間會相對加長。可是線條太少的話,機械人又看起來太簡單沒魄力,因此作設計時適當的線條是很重要的。最後是對每一個動畫世界的考察而了解並設計出能滿足導演要求的機械戰士或宇宙船。
要作為機械造型設計師的條件是必須有工業設計方面的知識及非常非常喜歡機械(例如汽車,摩托車,飛機,船...只要是金屬做的)。
背景設計師比起機械造型來歷史相當悠久,早從黑白卡通草創時代開始就有專業的背景設計師。背景設計師基本上要畫的「又好、又快、又美」。那是我在這個單元一再提到的原因,動畫製作的時間有限沒有很多時間慢慢畫,因此受歡迎的專業美術背景設計室動作都很快而且能應付緊迫的交稿日期。如何成為背景設計師呢? 這和作人物造型,機械造型師相同,要很愛畫畫而且躺著畫也能畫的很好(有點誇張,但動畫業的時間很緊湊,能夠在任何情況下一次OK的設計師雖然很少但相當受歡迎)。
9.製前作業六-色彩設計及色彩指定的工作::
所有的人物造型及機械造型設計完之後,導演及造型設計師們必須和色彩設計師共同敲定人物的色彩(頭髮,各場合衣服或機器人外殼的顏色..等等)。色彩設計必須配合整篇作品的色調(背景及作品個性)來設計人物的顏色。色稿敲定之後由色彩指定人員來指定更詳細的顏色種類。
多年前還沒有使用電腦上色時,是使用水彩顏料在白紙上來進行色彩設計(如左圖)。 水彩顏料的色彩多半不由各製作公司自行調色,都按顏料公司提供的色卡和現成的色彩種類來設計。不自己調色的原因很簡單,因為色彩設計之後要由著色人員們來 上色,如果自己調色的話,要各上色人員調出一樣的顏色是很困難的。當然導演要求及經費允許情況下,製作公司可以要求顏料公司製作出所需的顏色再瓶裝分發給上色人員。由於顏色的種類在色彩設計過程之前已經由顏料公司指定了,因此多年前色彩設計師均兼任色彩指定人員。而許多動畫的色彩也看起來都一樣。
現在的動畫色彩設計及色彩指定都使用軟體來進行。各公司使用的軟體(日本較盛行的動畫專用軟體為animo和RETAS!PRO)都不同,只要是處理影像的軟體都可以進行色彩設計。要注意的是,各軟體處理色彩的方式不同因此在交付給上色人員時要指定同樣軟體來著色。也由於製作方式的數位化以及選色的自由,使得目前的色彩設定選擇範圍加大及定出更為細膩多變化的色彩。
色彩設計師和色彩指定師都由基層著色人員開始。經過一年到兩年的時間(按個人資質能力不同)升格為色彩設計師或色彩指定師。色彩設計和色彩指定人員最大的不同在色彩設計只要設定基本顏色(普通日照下的顏色)。配色人員要另外和副導演詳細設定出其他光線下和各集所需的顏色(黃昏,夜晚,特殊光線..等等。) 作為動畫的色彩設計及色彩指定要具有影像處理色彩的知識。因為各攝影器材顯示的畫質色彩不同,不全盤了解之下作設計及指定的話,在電視螢幕上顯示的顏色會和在電腦螢幕上的效果大不相同而減少作品的魅力。因此基層的上色人員要花一年到兩年的時間熟悉實際作業過程後才能升格作色彩指定師進而成為色彩設計師。
10.製作過程一-構圖,原畫和原畫指導
在分鏡圖和所有的人物設計和背景備齊後,必須有人將所有的材料放在一起畫出放大的詳細分鏡圖以便後續動作。執行這項工作的是構圖人員。
您可從我們之前介紹的分鏡圖看出,分鏡圖往往只是一個草圖,交代一個畫面的大略景物。例如:在一個鏡頭裡出現「小明和傑西站在運動會場中說話」,構圖人員就須按照分鏡圖的每一格的大略指示、人物造型表(例)及背景畫出人物(小明及傑西)及背景(運動會場)的詳細位置關係放大圖(如下圖1,多為A4大)。如果構圖中指示的不清楚會影響到之後的原畫作業。完成後的構圖和人物造型設計表交給原畫師們請他們開始按構圖畫出更詳細的主鏡畫面。
原畫指導的存在是因為一部作品中大多聘請2到4位原畫師(依作品不同而有多有少)。每一個原畫師畫出來的人物都可能依個人的畫風不同(或繪畫功力深淺)而有些走樣。修正各原畫師們畫出的原畫稿並統一畫風使其忠於人物設計稿是原畫指導的工作。
好的原畫師及原畫指導必須對攝影鏡頭有一番研究來畫好每一格主鏡。電影可以請演員站在適當的位置擺出導演要的姿態。但動畫只能用筆畫出理想的位置和人物動作。因此能力及資質好的原畫師及原畫指導亦指能夠根據攝影及剪接的理念畫出理想的主鏡畫面(正確的人物的姿態及動作)。而據編者所知,許多資深的原畫師或原畫指導都相當熱愛電影並對電影有一番研究。
原畫師及原畫指導多從基層動畫師做起。因為升格作原畫之前必須要了解及熟悉動畫的製作過程,所以新人一進動畫公司作就從事原畫工作是不可能的。資質好又很用功的動畫人員要昇格作原畫師再進而作原畫指導是很快的。資質不好又不努力的只好一直擔任基層動畫人員。
動畫是一個能力導向的行業,不管從事哪個製作部分,只要夠努力加強自己的能力一定會被周遭肯定的。
11.動畫製作過程二-動畫師
動畫師是動畫業裡最基層貧寒的勞工。但想要成為原畫、原畫指導及動畫人物造型設計的有志者必須要從動畫師開始做起。現今在日本動畫業裡享有大名的眾多大師們在十多年前也是一些動畫製作公司的基層動畫師,領著微薄的薪水住在破破公寓吃泡麵的逐夢青年。讓我們來看看動畫師如何修行及為何生活會如此清寒。
動畫師是清理線條及畫分格畫面的基層員工。原畫師在畫完主鏡後,要交給動畫師來清理線條及畫中間的分格動作,完稿的分格動作須經過動畫檢查人員看過動作沒有問題後才能交給上色人員著色。畫多少張分格都由原畫師事前先指定好,所以動畫師並不須要想主鏡和主鏡之間要畫幾張分格動畫。分格動畫有簡單有比較複雜的。所謂簡單的是單純的嘴部動作或眼睛的動作,剛進動畫公司的新人大多只有畫(練習)這樣的簡單分格畫面及清理原畫師畫好的原畫稿。清稿及認真「練習」幾個月之後才會被派到比較複雜的全身分格畫面,而派到複雜的分格後還要再經過1年到兩年的時間才有可能成為原畫師。成為原畫師之後你的繪畫才能才真正算是在動畫界被肯定,說話也可以比較大聲。在之前介紹原畫師中我們提起過動畫有如電影,不同在動畫是以筆和紙創造出導演所需的畫面。因此要成為原畫師之前必須先熟悉如何自由地畫出人物的各種動作,進而獨立構圖出一張人物動作忠於人體設計適合動畫製作又表現完美的主鏡。這是為什麼所有的製作公司要求新人待在動畫師階層一到兩年的原因。
那麼動畫師會什麼都很清貧呢?目前動畫業是按完成張數來算月薪。基本上一張分鏡動畫稿是150日幣到300日幣左右.一個剛進動畫公司的新手一個月大概可完成400張左右的分格動畫(通常低於400張)。以最低的150日幣一張來算,一個月只拿到6萬日幣(最多也不會超過12萬日幣)。這在生活費高的東京,如果不是和父母住在一起(不必付房租)或有一番積蓄(毅力及決心)可支持自己努力到成為原畫師的話實在很難生活。
成為動畫師並不困難也沒有學歷或年齡限制。捷徑是進入專門學校,專門學校每一年會介紹畢業生給動畫製作公司。但如同許多動畫業前輩所說的,專門學校所學的在動畫公司裡派不上用場,如果自己有心想參予動畫製作,不如親自敲動畫公司的大門在動畫公司裡學習比較不浪費時間和學費。
12.動畫製作過程三-著色/上色人員
動畫界另一個貧寒的階層是上色人員。動畫師及上色人員是動畫製作中不可缺的人員但不可否認的地位都很低,工作很枯燥辛苦,做好了舞台燈光也照不到自己。工作內容簡單的說只要按色彩設計師指定的色彩在原畫師指定的部位一直塗下去而已(當然實際的上色技巧並沒有這麼容易)。上色人員是將所有畫好的鏡頭剪接在一起之前的最後一個步驟。如果之前的過程有所拖延,上色人員的塗色時間就相對減少。但日本動畫業裡不按時間交稿是家常便飯,因此上色人員就必須常常要在短短的時間內塗好顏色趕上剪接。
目前各界常討論的動畫製作數位化通常是從這一個上色過程開始,之前的過程(除了色彩指定之外)都是手工製作。
製作過程數位化前的上色人員的工作內容是
1,將清理過的原畫和動畫線稿用描線機(Trace Machine)複印在賽璐板上
2,使用顏料(Anime Color)著色
3,檢查塗好的賽璐板是否塗錯或污損
幾年前還是使用賽璐版時,手巧的專門上色人員要很細心的在複印好線畫的賽璐片上按色彩設計指定的顏色細心(小心)的賽璐片後面塗上顏色。使用賽璐璐板時,購買賽璐片、顏料等等一年都要花上製作公司一筆不小的經費。再加上畫好之後,還要等膠畫乾了才能進行攝影剪接工作。有時沒畫好還要重新多畫幾次,既費時又費力。但是許多的動畫名作還是準時完工(有的時候沒有,但觀眾也不知道)每星期在電視上或在電影院(大部份都沒有,但觀眾也不知道)撥出,這都要靠在其他國家的動畫製作契約公司的力量。
製作過程數位化後的上色人員的工作內容是
1,用掃描機(Scanner)將原畫和動畫線稿存進電腦
2,清理線條
3,按色彩指定的色彩上色
在色彩設計裡介紹過日本大部份的動畫製作公司都使用ANIMO或RETAS!pro進行電腦上色及顏色指定(事實上任何繪圖軟體都可以用來做動畫上色工具)。目前使用RETAS!pro的業者佔八成以上。其原因是東映動畫這歷史悠久的動畫製作大廠率先使用那套軟體建立系統,進而許多製作公司都向他看齊。數位化後的上色作業的確省了很多的經費及人力。軟體可以允許你在視窗裡一塗在塗,節省了膠片及顏料。但事實上,由於手工過程製作人員對數位上色的不了解使上色人員的辛苦沒有減少。
第一,在介紹人物設計時,曾提到過「連線」的問題。曾使用過繪圖軟體的讀者可能知道,用軟體塗色時,如果線沒有連在一起,塗色會溢出指定範圍。賽璐板由於是人工手繪,可以無視接線而由經驗來塗好接線不明的部位。可是使用電腦之後,電腦並不會聰明的主動幫上色人員辨識接線部分。因此沒連好的地方要小小的上色人員自己畫上黑線修正。多加了上色時間(可是薪水還是沒有增加)。
第二,電腦節省了上色的時間,增加了色彩的種類及多樣。但由於前面手工過程的延遲及錯誤的以為上色人員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或修正顏色更多的畫稿。使得上色人員還是很辛苦。
要成為上色人員並不困難,只要會熟悉繪圖軟體就可以了(礙於上述的問題,懂得繪畫基礎比較理想)。不過要在動畫業的色彩部門佔有一片天空的話,要對色彩下一番功夫研究並在動畫公司實際琢磨一兩年以後才有可能獨立擔任色彩部門的重任。
13.[動畫製作過程四-特效及特效人員
特效有以下三種處理方法,
第一種是背景特效
第二種是使用電腦軟體在上完基本色後的鏡頭裡加上特殊效果
第三種是在攝影部分的攝影效果
第一種背景特效指在背景直接畫上煙、霧、火焰..等自然現象。表現的方式都事前在分鏡圖裡指定好交給美術設計公司進行繪製作業。第二及第三種有兩個步驟,第一步是原畫師們在主鏡裡畫需要特效的部分,第二步是上色之後在原畫師們指定的部位使用電腦軟體加上特效或在之後的攝影階段中使用攝影技巧完成。
以下用煙霧為來解釋第二種特效。導演在一個鏡頭需要煙霧上升的效果時,會先和執行構圖作業的動畫指導開會討論需要的煙霧畫法。如什麼樣的煙霧及擴散範圍大小..等。動畫指導吩咐原畫師畫好之後的主鏡構圖經由導演和各集的副導檢查後進入煙霧的分鏡動畫作業。
在上色人員單元中說明過動畫由於上色的關係所有的線條都是連結好而且層次很明顯。因此塗好後的煙霧相當平面。但是煙霧感覺無法以單純的平面顏色表現因此需要使用筆刷效果多加一層來達成朦朧的煙霧陰影感。這就是第二種特效。
左右圖重疊在一起加上背景特效後就是按原畫師畫的構圖所完成的鏡頭。
第二種特效在動畫界還沒有用電腦作業前都使用噴畫來顯現模糊或朦朧的效果。現在的特效都用電腦軟體完成。用電腦軟體的原因很簡單,省時省力又省錢。這並不是說人工噴畫的不夠逼真。(如果經費夠充裕的畫,人工繪製當然最好)而是請專人描繪出特效時,如果要畫一百張,就要花一百張的人事及顏料費用。用電腦軟體的話只要經過濾鏡圖片處理就可以完成所需的效果。
通常在上色組裡分為普通上色人員及特殊效果人員。上色上完色後如有特殊效果就交給特效人員繼續完成。上色組並沒有明確的專門處理特殊效果的人員。大部分是看誰比較能畫就交給誰處理。
日本動畫的製作流程與方法─3
14.動畫製作過程五-攝影及攝影效果
所謂攝影,簡單的說就是動畫稿和背景合成作業。攝影效果是指負責攝影的作業人員按導演的計時表上指示位置使用攝影機或濾鏡拍攝特殊效果。攝影效果對日本動畫相當重要.因為日本動畫的(預算少所以)張數少,使用攝影效果可以掩蓋(?!)許多張數少的缺點。
動畫業還沒有數位化之前,攝影工作是在攝影台上進行的。過程為:將背景固定,按著計時表上指定的賽璐板畫放在可左右滑動3連式平台上。將固定賽璐畫用的不反光玻璃壓平賽璐板動畫稿後由裝在可移動架上方的35/ 16m m攝影機進行合成或攝影效果。攝影台辛苦的地方在除攝影之外要顧慮到不能弄髒賽璐板,再加上攝影台兩旁的燈光很強,兩手好像天天在做日光浴。可是太熱賽璐版畫會溶開,但裝空調的電壓都花在攝影台上,只好開電風扇來減低溫度。實在很辛苦。使用攝影台的時代「一眨眼」之間就成為過去式。不能夠適應數位化製作的傳統攝影台操作人員只有離開動畫製作業。現在很少動畫製作公司擁有攝影台,就算有也是放著不用。
動畫製作數位化後,所有的「攝影」組或公司都使用電腦軟體來「合成」背景及動畫稿。最近漸漸使用「合成」和「Camera Work」來分別傳統的說法。但是在製作現場還是常使用「攝影」兩字儘管現場沒有一架攝影機。電腦合成軟體有很多種如Adobe AfterEffect, Discreet Inferno, RETAS!pro..等等。讀者可在每一種軟體的網頁中查得到各種軟體的功能和畫面圖例,在此就不一詳述。使用電腦軟體合成之後雖然省時省力了很多,但攝影組有如地獄般地趕稿情形還是不變。動畫稿完成得慢,就會壓到上色人員的作業時間,當然攝影及剪接時間也變得更短。製作TV系列的時候現場氣氛可以感到一種殺氣...。
接下來談攝影效果。在動畫裡可見到夕陽照在湖面的點點粼光,天空的星光,回憶鏡頭的淡出淡入,炸彈爆發時的震動...等都是在這個過程裡完成。數位攝影下只要使用濾鏡就可以達成許多效果。目前的攝影用詞和攝影台時代沒有不同只是少了真正的攝影相機而已。
攝影效果由兩種作業組成,一種是Camera Movement,指移動攝影機身的移動調校。另外是使用濾鏡或調鏡頭焦距拍攝用事先畫好的特效用動畫稿(見第13回)。
動畫公司內的製作過程大多在這個步驟為止,後製作業多交給專業公司。
15.動畫後製過程一-剪接
在動畫製作公司裡加上特效後或完成上色的影像材料通常會製作成一卷業務用錄影帶來交給影視製作公司使用剪接機材來製作成一卷按分鏡圖製作最後放映在電視或戲院之前的原版影片。所有的剪輯材料事先由製作管理人員或其他方法交給影視製作公司,製作管理人另外和導演,副導和影視製作公司約好剪接的時間後進行剪接的工作。
理想的剪接情況為所有須上色及加上特殊效果的鏡頭都完工使得導演,副導及剪接人員可以按著分鏡圖進行剪接作業。可是大部分的上色及特效製作常無法在剪接作業進行之前完成,所以動畫公司常以無上色前的黑白線畫稿交給剪接公司。上色完後再請影視製作公司替換線畫稿。
話說回到剪接工作。在剪接室裡,副導(畫分鏡圖的人)看著分鏡圖給予剪接人員指示。如:「這裡鏡頭時間剪短一點」、「這個鏡頭拉長一些」、「這個鏡頭好像擺在這裡不太合適。放到前面試試看」。反覆的觀看和更換調整鏡頭的剪接作品原版工作往往要花上好幾個鐘頭的時間。基本上剪接步驟不管要花多少時間都要一次定稿。原因是,如果影片原版不斷的拉長截短地修正意即指錄音或配音也要重錄很多次不僅花時間也花錢。剪接工作的重要性在於,不管如何精密的畫好分鏡圖一部動畫在沒有剪接之前還是看不出來整部作品哪裡不對。而且,就算導演,副導演,動畫指導在剪接之前再三檢查分鏡原稿,仍有疏失。例如:雖然分鏡圖中看來A鏡頭後連B鏡頭起來很有魄力,但是剪接出來後可能效果不如B鏡頭放在A鏡頭前好。或者剪接出來的影片超出規定時間長度時,須在剪接階段決定將哪個鏡頭留下或割捨。因此剪接在「最後檢驗」意味上對一部動畫作品放映在電視或劇場前的步驟來說很重要。
剪接好的原版大約製成三種影帶以便於之後的製後作業,這三種影帶為
1,音響作業用影帶
2,原版
3,EDL數位資料(編輯資料)
第一種顧名思義是交給音響公司進行之後會解釋的配音,音效及合成用的影帶。第二種是交給製作公司存底用和對照音效合成後影帶用。第三種是純編輯作業資料如哪個鏡頭加在哪個鏡頭後,一般不是很需要但是如果剪接編集作業使用多家製作公司時(如劇場版)就需要有一份EDL資料以便共同作業。
看起來剪接作業雖然如此麻煩,有些導演最喜歡剪接這一個步驟,因為經過幾個月的漫長製作階段,剪接步驟是導演第一次可以完整地看到辛苦工作幾各月(年)來的作品很有成就感。
16.動畫後製過程二:音響1-配音及聲優
音響大約分成人物配音,音樂及音效等3大部分。這個部分的大多在作品製作初期就由製作人和導演開會後指定的音響指導來分派工作給各音效部門(如作曲作詞家,聲優,音效製作人員)來進行音樂製作。這次先提賦予動畫人物聲音的配音人員(本篇使用聲優)。
一個作品的分派角色是由導演,音響指導和贊助商來決定。決定聲優並分派角色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以原案企劃來說,兼具原案者的導演在腦子裡已決定自己創作出來人物的印象,而日本的聲優眾多,所以在聲優群中要挑出理想的人選很不容易。讀者可能已知道日本的聲優有一定的市場影響力,聲優迷會購買自己喜歡的聲優們演出的作品,所以有時是贊助商挑選。
如何選出適合作品的聲優?有些導演由於參予多部作品的製作及本身喜愛動畫的關係接觸到許多聲優們。因此在挑選聲優時,可能已經想到用某個聲優來演出自己的作品。如果導演沒有主意時就會徵詢音響指導的意見。原因是音響指導一年到頭都和聲優們相處,相較於導演之下比較了解哪一位聲優適合哪一類型角色。另一個情況是製作公司在推出新作品時通知各聲優事務列出候選後和導演及音響指導開會決定。
決定人選後,將腳本分派給飾演各角色的聲優們之後安排時間進行錄音。參加錄音的是製作人、製作管理、導演、音響指導及副導在錄音室錄音。資深的聲優們由於經驗豐富或演技成熟,所以可能試音一次就能正式錄音一次OK。當然,一句台詞(尤其是笑聲或哭聲)可用很多種音調表示。導演會指示聲優以不同的方式表現錄音後挑選最適當的部分使用。這並不表示聲優不好,而是指聲優的底子強一句台詞可以用許多方法表現讓導演有所選擇。理所當然,演技不夠成熟的聲優就可能要試音許多次才能錄到導演要的效果。錄單獨角色時,演技不好的聲優還不至於拖累其他聲優的時間(只是苦到導演,音響導演要很有耐性的等到演技不好的聲優講出一句適合的台詞)。但是錄群體戲時,演技不好的聲優就很可憐。因為一起錄音的聲優們都錄一、兩次就OK被放回家,但是自己還是一直被出NG,到最後還會被留下來單獨錄音,有點難堪。錄音開始的時間要看情況,通常是早上10點開始,但有時是下午4點或6點開始。至於多久就要看當天錄音的聲優台詞的長短、錄音人數的多少及演技成熟度。有時30分鐘內就可以解決,有時要拖上幾個鐘頭直到深夜。
至於如何當聲優...以日本來說,想要成為聲優的人必須事先通過聲優訓練所的考試,經過一番訓練後,再參加聲優事務所的新人招募,幸運的話再成為被聲優事務所正式登錄的聲優。外行人或動畫愛好者要一夜之間成為聲優是百分之百不可能的。事實上,日本年輕人填「我的志願是當聲優」也是近20年來才有的現象。之前或目前出名的資深聲優們都是從劇團出身的演員跨行當配音,因此演技都經過一番磨練才從事動畫配音。現在的聲優大部份都是一開始就從事聲優的工作,加上贊助商們為了提高作品的銷售成績而偏好長相比較可愛的聲優,因此出現演技好壞可能對現在要成為聲優的人們並不是最重要的情況。雖然如此,想要將聲優作為終生職業而成為真正令人崇拜的聲優還是要對演技下一番功夫。
「聲優」這個行業及實際生活情況...老實說當聲優相當辛苦,不像在聲優雜誌上如此的光鮮亮麗(能夠登在雜誌上的聲優們是日本聲優幾千人中的少數民族,能夠只靠聲優收入蓋大房子開外國轎車的更是少數)。基本上聲優是一個算工資(報酬)沒有所謂月薪的行業。一個新進聲優如果幸運的得到TV版動畫一集的演出,以日本演員連盟的基準來說,三十分一集大約是18,000日幣演出費(15,000+8播放使用費-30事務所手續費=18,000)日幣,這18,000日幣的演出費就是聲優的工資。就算一個月演出4集(x¥18,000)可能比先前提到的基層動畫師還窮困,生活費也只有靠打工來補足,有志成為聲優的人要考慮到自己是否能忍耐一段有一頓沒一頓的貧窮生活。能夠成為只靠聲優的工作來維持家計的聲優們不多。成名的聲優們30分一集的演出費並沒有高出新人多少,這是因為如果自己擅自抬高價位,製作商可能基於預算的關係(再加上渴求演出機會願意以低價演出的新進聲優人員眾多)不願使用太貴的聲優,就算預算很充裕,行情太高之下會打退贊助商使用的意願。差額在於成名的聲優們接到比較多的動畫演出次數,電台演出機會和出CD專輯的報酬。
在這個小常識裡曾提到多次動畫界是一個實力主義至上優勝劣敗的世界,聲優界也是一樣。沒有出了訓練所就一定保證成為聲優上電視出專輯這樣的事,一切要靠神明的旨意(->運氣),自己的努力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贏得過激烈的競爭)。當有機會來臨可以出色的表現到目前為止自己的努力,贏得觀眾及的欣賞就有可能成為雜誌封面人物或出現在促銷活動中受到觀眾的喝采。
17.後製作業三:音響2-音樂,效果音及合成
除了動畫人物的配音人員出色的演技之外,音效及主題音樂也是另外一個吸引人們觀賞的要因。
音樂多半請專業的作曲作詞家製作。音樂的製作規模以預算而定,大規模的可能請到有名的音樂家和交響樂團來演奏主題曲,小規模的可小到一人用電腦混音完成。作曲作詞家並不只製作動畫音樂,她/他們通常都從其他音樂界出身而跨行製作動畫音樂。音樂製作人員為了要了解原作(案)者欲表現的世界觀,須事前和導演開會以了解導演需要的感覺。經過開會後開始製作試聽帶。之前,試聽帶以錄音帶形式交給導演試聽,現在多使用MD或CD。導演聽過試聽帶後再和作曲作詞家開會修改音樂製作方向。由於動畫的另一項重要收入為原聲CD的銷售,例如請具有人氣的流行歌手演唱主題曲可以吸引歌迷們,為了超大型動畫作品而由唱片公司組成的少女團體可以帶動各推銷活動的活絡氣分,超人氣聲優主唱的話又可吸引一定的顧客群...等等許多的銷售因素使製作動畫音樂有一定的壓力。
關於音效,假設一部動畫的故事發生在夏天,除了動畫人物說話的聲音,沒有其他任何聲音,就算映像顯示了太陽海灘或冰塊但是沒有海水的聲音,冰塊融化的聲音,會使整個夏天的感覺減少很多。製作音效的順序為收集聲音材料->編集->混音->錄音->確認->保存材料。
音效又分為三種
-『人造音』:原創音效,需要音效師自己創造的聲音,如現實上不存在武器或宇宙船所發出的聲音。
-『環境音』:每一場景在人物周圍的聲音,汽車通過的聲音,學校的鐘聲..等週遭環境中的雜音。
-『生音』:腳步聲,衣服摩擦聲,關門開門聲,簡單的說是由畫面人物動作所產生的聲音。
依照所需的效果,人造音可能要自己從各種不同的音源混音或由音效師用不同的材料製作出所需的效果。至於環境音效或生音,有時是直接到街上或野外錄音,有時是使用市面上所出售的音源材料CD。音響器材的不同,音量的大小或每一個人對各種聲音的見解不同會改變每一部動畫的氣氛因此音效師對聲音(任何聲音)要相當的敏感及各音響器材下一番功夫了解。
日本動畫的製作流程與方法─4
主題音樂在製作動畫的初,中期就已經選好作詞作曲及歌手的人選,所以製作時間比較充足。但是影音合成的工作常常因為動畫作業的延遲而使合成作業時間更短。進行合成工作的為導演,音響導演及錄音室的技師。有些導演在全部的動畫製作作業上最喜歡合成這項工作。因為這是第一次所有依導演指示下做出來的動畫「零件」第一次拼湊在一起。「拼湊」的工作時間長短不同,劇場版分成許多段落一一完成,比較短的一集26分鐘OVA或TV版通常一天就可以完成。有時事先準備好的音源和導演或影像不合,以雨聲來說,大雨或小雨或暴風雨或細雨的感覺各有不同,因此要和導演及音響事前進行充分的溝通才能一次OK。尤其是TV系列的製作時間緊迫,安排製作預定表時給予製後人員充足的修改時間是很重要的。
擔任動畫音樂製作的作詞作曲家們或音效師絕大部分不是從動畫業開始,大多是其他音樂界人士。如何進入音樂界這問題和這個動畫專欄有點脫節所以我們在這也不詳述。不過喜歡音樂玩樂器是不可缺少的。因為了配合多樣的動畫情節,製作動畫音樂的音樂家們需要廣泛的對各種音樂有些了解才能創作出理想的音樂。
在動畫製作公司的動畫製作在導演和音響指導完成合成的工作就已經結束。我們將在下一回開始陸續介紹動畫製作完成後的後續作業及動畫製作中相關的其他工作人員。
18.試映,宣傳,行銷
在製作電影版動畫時,影音合成之後將會在各影視製作公司的視聽室進行第一次試映。試映的原因除了在大螢幕上作最後的作業錯誤檢視之外,還有請相關業界人士觀看影片以利於宣傳。第一次試映後如有發現不盡理想的地方將再交回製作中心重攝。實際上,大多的重攝工作在製作中心內的影片檢驗時就以在不拖累審查及放映時間下作了某程度的修正。再者,不管是電視或電影版動畫的作業時間都相當緊湊,通常在送到電視台或戲院審閱播送之前沒有很多時間進行重攝作業。大幅度的重攝作業大多是電視播放後(電影下檔)之後出DVD之前進行。OVA作品由於不在電視或大螢幕上放送,只要能趕得上出貨底限就可以,但是最近有些OVA作品為了促銷會辦試映會,只是那些試映會宣傳的性質比較重和檢視作品內容沒有很大的關係。
動畫作品從企劃到推出都要經由傳播(廣告)公司的包裝和推銷才能和大眾見面。說到如何宣傳推銷就必須提到一些比較現實的經濟問題及回到這單元的第一到第三回中所提的企劃和製作經費。一部26分鐘動畫的製作需要上千萬日幣的製作經費,電影版製作經費更是以8位數字日幣為基準單位。因此在初期籌資TV或電影版動畫製作經費時,不管是影視傳播公司或動畫製作公司的企劃,沒有贊助商的助力是很難獨立製作的。會參予動畫製作事業的贊助商大多是對動畫業熟悉的出版業,電視台或影視界巨商,有時金融界也會加入。動畫企劃案在找贊助商合作時多半在協議下賦予贊助商各項權利相關的條件。理由是,雖然初期投資費用龐大,但是相關產品(電視收視率=廣告收入,DVD,CD,玩具..等等)的銷售情況如果順利的話回收率是製作費用的數倍。當然,在高回收率的吸引下,有時對動畫企劃有興趣的贊助商也會主動提出出資條件進而參予製作過程。常常在動畫作品的著作權標示中的『製作委員會』(或XX魔法公司,00組合,##計劃...按動畫作品名稱不同)就是實際出資及擁有作品各項權利的投資公司集團。另外,由於廣播企劃公司的大小有些擁有自己的流通管道有些沒有,因此會找大型的總代理商合作。所以常可在動畫DVD包裝上見到的『發賣元』和『販賣元』公司不同的情況。發賣元多為動畫作品的著作權,販賣權所有人及企劃案主要出資及製作公司,而販賣元就為總代理商(和零售商打交道的公司)。
投資集團在實際的動畫製作中並沒有很大的影響,但是對宣傳銷售過程有不小的影響力。舉例來說,如出資者之一為電視台,就可能對決定播送時段及動畫的表現及故事內容有影響。這和各電視台尺度及各時段的觀眾不同有關係。有電視台的某些時段的動畫允許某一程度的兩性暗示及畫面的影音呈現強度,有些電視台的同時段標準就比較嚴苛。在不同的電視台的播放檢閱尺度下,針對成人動畫迷製作的動畫就不會在某些電視台出現。就算尺度比較寬鬆的電視台,針對成人動畫迷製作的動畫只會在深夜1點-3點時段播出不會在晚間6點-8點或早上7點-9點的針對兒童動畫時段播出。另外,各廣播公司分別具有不同的電視台時段,和哪一家廣播公司合作不難推敲動畫播出的時段,劇場版也是一樣可以推測哪一家戲院上映。
宣傳有許多種方法,不管是原作或原案動畫在決定製作(籌齊資金及預備好製作人員)後會經由影視廣播公司、動畫製作公司的網頁及各動漫相關雜視作出公告,這是宣傳的第一步。以電影版來說,能進入到拍長篇電影的動畫作品都已具有相當的名氣,各動漫雜誌有時會主動或配合廣播公司的宣傳編寫特集(例如訪問導演,製作人,人物或機械造型設計師,聲優..等主要製作人員)來提高固有忠實觀眾的購買欲。電視系列也會在初期在各媒體出製作開始的預告以吸引觀眾的注意。製作中期,不管是任何類型的動畫作品的傳播公司,都會在各大型活動中展出海報,製作宣傳短片,請製作人員上台或事前請美少女團體作動畫代言人。在某些固定的動畫相關活動中更會製作外文版以吸引國外代理商來購買版權。製作後期的宣傳除了一貫的出電視及其他媒體廣告,以最近的傾向來說,製作商會事前賣有時附加動畫作品相關產品(貼紙,T-shirt...)的預告版DVD。宣傳工作不可避免的受到經費的影響,經費充裕可以在更多的媒體上出現打響知名度。但是並不是每一部作品都有很多的宣傳經費,除了固定的海報,網頁,宣傳短片製作以外能像舉世聞名導演的作品使電視台在黃金時段播出動畫作品特集報導是很少見的。
說到銷售,電視系列一邊播一邊促銷DVD是最近一,二十年的事。早期唯一的動畫播放媒體是電視或電影院,『古時候』又沒有像現在有很多的管道可以接觸動畫作品。雜誌消息和電視(11點已經算深夜時段)是兒童們能看到卡通的主要媒體,當然動畫的內容也依此有所限制。80年代VHS的出現開拓了OVA系列動畫市場和改變動畫收視習慣。不經由電視播放而直接以販賣錄影帶的銷售方式在80年代對負責宣傳銷售人員是很大的挑戰,因為沒有前例也不知如何定價更不知道是否有市場。但是出乎意料之外的不被電視尺度約束的OVA動畫銷路很好,因此拜VHS之賜而建立了80年到90年代中期的OVA黃金期。另外,由於家庭錄影機的出現,只能等電視播映的電視台萬萬歲的型態被可以錄影後一看在看的視聽習慣改變,進而出現電視播映完畢後發行錄影帶的銷售型態。時代的變遷,佔空間的LD一下成為過去式而被媒體新秀DVD代替。在VHS,LD到DVD的轉換期間,動畫業最後發覺,直接發行錄影帶的群眾認知度和宣傳效果還是不如電視上播映過的動畫作品,因此有名的OVA作品多半再推出電視動畫系列以帶動整個作品的流行。近年DVD的時代來臨和電視再度成為媒體寵兒的趨勢下,業者多捨去先發行OVA系列而轉向直接製作電視系列後發行DVD和相關CD的銷售方式。人氣居高不下時再製作劇場版或以OVA補足後續故事。至於寬頻網路,基於沒有成功的例子和許多非法下載侵犯著作權案例的負面影響,目前業界大多採取觀望的態度。
一部動畫在製作初期就以將許多的權利分享給各出資者的情況下,後期的宣傳銷售作業往往不是動畫製作公司的管轄或能掌控的範圍。雖然如此,在這單元也一再提過,好的動畫是一個良好團體合作的結果。後期的宣傳行銷部分的分工不完全是政治或經濟的因素也是基於專業考量的決定。
一部作品在日本銷售完最後一集後就只剩下海外配音/字幕版銷售,由於Pokemon在世界各地『超人氣』的影響,日本之外的市場漸漸受到日本業界的注目而對海外市場態度有所改變,不僅很積極的爭取國外動畫製作案也漸漸改變動畫內容以迎合國外需求。可是由於長久以來忽視海外市場的潛力(內容完全針對日本市場製作)和各國著作權法的成熟度不同(海盜版的橫行),使日本業界在沒有相當程度的法律保護和不甚了解各國國情下不敢也沒有那麼多的財力精力投資於海外版權和動畫製作事業。其實大家都了解日本的動畫在其他亞洲各國都擁有極大的觀眾群,只是礙於各國對動畫正規作品的認知程度不一還有放送尺度的不同讓業界還是停留在製作適合日本國情的動畫再請熟悉各國國情的代理商負責銷售或剪接適合各國情的版本。
動畫製作到販賣DVD之後就算整個動畫製作企劃案的結束。
19.制作管理
媒體的燈光和眾人的焦點雖然都聚集在導演,設計師們和製作人身上,但是卻很少人想到連結整個動畫制作組的小功臣-辛苦的制作管理人員。這次我們將把燈光照在這些辛苦的功臣上。
制作管理的工作簡單的說是『跑腿』兼『秘書』兼『交通指揮』。如上圖所示,一部動畫的各分工部門除了導演和制作人以外大多是一直坐在椅子上畫圖的工作。由於目前動畫作品激增各制作公司內制人員和制作時間的有限,部分制作工作交給外包制作人員繪制是不可避免的。試想,制作時間已經很緊迫的時候,怎麼可能請手不能停的動畫師, 原畫師或忙著錄音剪接的導演再擔任回收或運送分散各地的原畫、動畫或背景稿的工作? 其次,各繪制工程人員擔任的都是動畫制作工程的一部份,需要有一個專門人員看著記時表確認每一部份材料都具齊在製作中心再送到下一個製作單位。由以上的考量所以每一部30分鐘的動畫需要一位制作管理來執行送件交件的『跑腿』工作和使整個制作人員遵守各交稿期限(『交通指揮』)以使各制作流程能夠進行順暢。送件交件而已並不是難事。難在動畫制作人員通常都很有『個性』。所謂『個性』是指繪畫速度的快慢,被催稿的反映,繪畫程度的高低。例如:火不燒到眉頭不會認真坐在桌子前乖乖畫畫的,畫得很好但是畫得很慢/快的,畫得不盡理想但是畫得很快的..等等。但是小小的動畫制作管理人員雖然腦子想到分秒迫近的上檔底限但是又不能傷到作畫的情緒,只好忍氣吞聲的用很客氣的電話攻勢或在交稿期限到府訪問直到外制人員交稿為止。而為了各交稿期限不管是各外制公司或人員完成的工作在深夜,清晨,大雨或大熱天,制作管理人員必須出去收件。再加上制作管理除了送件交件,還要擔任『秘書』的任務參予各會議作記錄和調整聯絡各會議時間,使得制作管理在趕工時常無法回家而在公司打地舖。
在以上考量各部分繪制人員和各外包制作公司的制作日程下,制作管理必須安排出能夠趕得上各動畫作品交付顯像室到上電視的制作日程表。這些日程表不是剛出道的制作管理安排,而是由各動畫作品制作管理組組長制作。制作管理組組長是擔任過各動畫案的制作管理多年,且對各制作公司及制作人員的個性瞭如指掌且能夠控制制作現場的資深制作管理。制作組組長擔任一段時間之後實力被認定後昇為制作管理部部長,多年後再昇級為動畫公司內的製作人。在各動畫的片尾中有時還會看到『制作事務』這個工作,制作事務專門處理制作管理部門中的雜務,例如幫忙制作進行們處理收據(交通費,油費,電話費...等等),接電話或發送各資料,制作事務不需要擁有關於動畫製作的知識即可當任。只是並不是所有的動畫製作公司都有這份工作,大部分是由製作公司的管理部門人員擔任。
如何成為制作管理人員和制作管理人員的生活如何呢?成為制作管理人員並不難,只要會開車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能夠臨機應變就可以。能有潛力成為優良的制作管理多半善於溝通,能夠圓滑的處理工作和各繪制人員的關係和配合每一天的日程安排有效率的外出行程。不會安排外出路程和判讀狀況的制作管理只是每天耗費很多時間開車又無法再一定時間內回收稿又不善言語又讓周圍的工作人員不高興而已。制作管理薪水並不多(可參考本公司日文網站首頁的徵才內容),獨身的人須有心理準備過一段清苦的日子或和父母同住省房租。由於工作繁重和工作時間不定,再加上『國定星期假日』或『休假』等名詞對這個業界沒有多大的意義下,制作管理人員沒有什麼生活可言,除了忙著工作就是找時間休息。此外,制作管理人員的離職率和發生車禍率頗高。離職率高地原因和其他業界沒有多大的不同,工作重,薪水少,人際關係不合,自己有其他的目標...等等。發生車禍率高的原因是制作管理人員需要開車在外面交稿收稿,趕時間時一不注意就很容易發生意外。目前由於動畫制作數位化,許多稿件多用網路傳送,制作管理人員和傳統動畫製作時期比起來開車在外面收送稿的頻率也少了很多。
既然制作管理這麼辛苦,為何還有人要從事這份工作?個人理由雖然不同,喜歡動畫雖然是一個共通理由,但最大的理由是想成為動畫作品製作人,導演或腳本家的有志青年。制作管理來往各動畫公司可以認識很多業界相關人士,能看到第一手資料或學到專業人員的知識,因此有很多的機會可直接向認識的業界人士推銷自己的能力。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足夠的決心或毅力走到自己理想的崗位。在以上的文章也說明過,欲成為製作人必須先累積自己的經驗先成為一部動畫的製作組組長再成為各制作組的制作管理部部長再成為製作人。而欲由制作管理成為導演必須先從副導或分鏡圖師開始,分鏡或擔任副導的能力被肯定後才能成為一部動畫的導演,其他工作如同。制作管理的工作繁重,除了本身的工作以外還要為了自己的理想不停的練習寫作能力或畫畫能力需要堅強的毅力來貫徹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