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8日 星期二

舞台燈光設計 / 蔡甯安

  
Phantom Of The Opera 25th Anniversary Concept
由 Patrick Woodroffe 執行燈光設計

跟其他藝術不同,燈光設計是最直接向大自然學習,卻又需要最久的反芻才能發揮、創作的藝術表達方式。而這個反芻不僅指設計者本身的修養,也包括了科技的研究、創新。






舞台燈光設計流程
1.熟讀演出劇本:瞭解演出本身內容,做分析工作,深入瞭解演出的特性,找出劇情或是活動氛圍的轉捩點,依照劇本行進定出各個段落所要的效果。

2.定燈光稿:參予排練,瞭解演出內容和區位,與導演、表演者、音樂、服裝等部門反覆討論後確定Q點、創作概念和效果,定出舞台燈光初稿,經反復修正後出初稿。在實際演出前定稿可依演出情況,隨時作更動。

3.紙上作業:舞台鳥瞰圖、畫出燈桿位置、選擇色彩。
    
4.配置迴路:根據其回路線路、控制盤、燈具儀器、舞臺燈杆數、空間高低尺寸、舞臺深度長寬、相關機械設備如:調光器控制器的情形,設計配置回路。
    
5.輸入燈控盤之電腦

DEMO:黑色柳丁
6.交付舞監:跑流程確定每個步驟並與演員確定燈光效果細節。

7.整理器材:依據燈光配置和租用場地的設備,事先準備好所需的器材,如色片、色片夾、手套、鉗子。

8.排定流程:根據燈光本身整個工作內容,清楚的計算出所需的工作時間,並與其它的舞臺部門規劃出工作流程,以免互相影響進度。








裝台至演出
掛燈→配回路→調燈→上色紙

→作CUE(作畫面):在調整完燈後,所有的燈都運作正常情況下,可以開始作CUE。所謂作CUE,就是設定整個演出在舞臺上呈現的種種燈光變化,將這些一個個的畫面,利用手動控制器或電腦控制器紀錄下來,以成為日後演出時燈光變化的依據。

→技術彩排:在這些畫面被紀錄之後,就得搭配其他部門如音箱、舞臺、服裝、化妝這些部門,通通加進來,在舞臺上進行技術彩排;此時就可以發現缺點並立即加以修正。

→正式彩排→最後修正→正式演出






Lighting Designer可運用的10種光位
1.面光:自觀眾頂部正面投向舞台的光,主要作用為人物正面照明及整台光基本光。
      
Les Miserables 25th Anniversary Concert, O2 Arena, London
由 Patrick Woodroffe 執行燈光設計


2.耳光:位於舞台外兩側,斜投於舞台的光,分為上下數層,主要輔助面光,加強面部照明,增加人物、景物的立體感。

3.柱光(又稱側光):自舞台內兩側投射的光,主要用於人物或景物的兩側面照明,增加立體感、輪廓感。

4.頂光:自舞台上方投向舞台的光,由前到後分為一排頂光、二排頂光、三排頂光等,主要用於舞台普遍照明,增強舞台照度,並且有很多景物、道具的定點照射,主要靠頂光去解決。
       

5.逆光:自舞台逆方向投射的光,(如頂光、橋光等反向照射),可勾畫出人物、景物的輪廓,增強立體感和透明感,也可作為特定光源。

6.橋光:在舞台兩側天橋處投向舞台的光,主要用於輔助柱光,增強立體感,也用於其它光位不便投射的方位,也可作為特定光源。

7.腳光:自台口前的台板上向舞台投射的光,主要輔助面光照明和消除由於面光等高位照射人物面部和下鄂所形成的陰影。

8.天地排光:自天幕上方和下方投向天幕的光,主要用於天幕的照明和色彩變化。

9.流動光:位於舞台兩側的流動燈架上,主要輔助橋光,補充舞台兩側光線或其他特定光線。

10.追光:自觀眾席或其他位置需用的光位,主要用於跟蹤演員表演或突出某一特定光線,又用於主持人,是舞台藝術的特寫之筆,達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把這些光位使用到極致是每個燈光設計的追求,以下光位以演員站在舞台正中央為例


面光部分:
  1.低面光,也稱腳光(舞台台唇正前方)。很少用做面部照明,造型常用光位。從這個角度投射到人物身上的燈,暗部在上面,亮部在下面,如果用暖色,可以表現安靜、祥和、柔弱。如果用冷色,則給人陰暗、恐怖的感覺。
  2.中面光(平行照射人物正前方)。這個光位在舞台上使用很少,因為舞台上的這個光位沒有地方懸掛。但在影視中是常用光位。
  3.高面光(常用面光)。最為常見的光位,對人物進行面部染色、照明,但此光位不能夠渲染空間。

耳光部分:(分為左右兩邊)
  1.高耳光(人物的斜側上方)。這個角度的光雖然很平常,但可以將物體造成立體的感覺,它能最大面積地照顧到面部的大部分,能夠彌補面光過於平板的不足,給人有光的感覺,有對比感、健康感

  2.中耳光(人物的斜側中)。這種光可以表現空間感,能把空間延伸到側幕兩邊。 下耳光,又稱側地腳光(上場門的台口位置)。舞台上很少使用這種角度的光,但在影視中表現人在高樓或高山上常用,是隱型空間的延伸。

側光部分:(分為左右兩邊)

  1.高側光,也稱側橋光。舞台上常見的光位。通常用做表現舞台環境的結構。例如可以表現陽光從窗戶外照射進來。這種光會把舞台上的人物壓低。
  2.中側光,也稱流動光。指向性很強的光位,這個角度可以使人物的身體顯得越來越明顯,而臉部慢慢減弱,是非常好的造型光。可以表現矛盾、劇烈的思想鬥爭。由於造成的影子太長,所以較少用來表現環境光。
  3.地側光,也稱地流。沒有影子是這個這個光位最大的特點,戲劇舞台上使用較少,舞蹈常用。

側逆光部分:(分為左右兩邊)

  1.高側逆。常用光位。這個光位能使立體的物體更具立體感,可以將物體與背景拉開距離,也可以對空間進行染色,加強空間感。也常用來表現太陽光、月光,是一個能讓人產生驚喜的光位。
  2.中側逆。這個光和人物平行,產生的影子無限拉長,有一種不穩定性的感覺。舞台上較少使用,因為要考慮觀眾的視覺,不能讓影子落在觀眾席上,如果用在舞台的後區,可以產生很好的效果。
  3.地側逆,又稱側地逆。比較少用的光位,可以使人物有神秘感、特點是光斑看起來更寬。 

逆光部分:

   1.高逆光,又稱逆光。舞台上最常見的光位,用做空間渲染,空間感特別強。也可以拉開物體與背景的距離。也常用做造型光,表現英雄人物,有高大的感覺。
   2.中逆光(人物正背後的光)。考慮到觀眾的視覺,所以舞台上是很少用的光位,但一旦使用就非常強悍,例如《千手觀音》。這種光就像是有一股力量把人物向前推進的感覺。神秘感很強,光影感很強,頗具震撼力。
   3.地逆光。舞台上常用的光位。使人物下身發亮,有震撼力、神秘感。可以對空間進行染色、造型。也常用於人物造型。

單獨的光位:

   1.頂光(不同於常說的一頂二頂,而是垂直從人頂上打下來的光)。這個光也是比較常見的,它的特點是影子在人的腳下,所以給人很孤立、很疲憊、很抑鬱的感覺,在某個情景下也可以用做某個人物脫離了現實,進入內心世界,例如在整體布光為柔光的時候,用硬光源把人物摳出來。這個光也可以對空間、地板、道具和服裝進行染色。
   2.地光(在人物腳下向上打的光)。

2007 Genesis - Turn It On Again。由 Patrick Woodroffe 執行燈光設計






舞台燈光設計師追求的目標
1.簡單就是美。

2.不講求花俏、喧賓奪主,襯托主題而不自我表現。

3.能烘托出氣氛、精神,而讓觀眾自然接受、溶入,卻沒感覺它的存在,才是一個好的設計,最高的理想是「lessismore」,希望達到反璞歸真的境 界,而不是變化多、顏色繁,拼命去提醒人們燈光的「存在」。當然顏色也許更多,做得更抽象,但觀眾反而覺得真實而有著更深刻的情感表達。或許這與燈光設 計、運用等基本抽象性格有關,至於這門工作的新手,最重要要有企圖心,除了多方的涉獵、努力外,還得培養耐性、感性及細心,因從裝台到拆臺、從感受劇情到 設計,這三點都是最重要的因素。

Sarah Brightman - Fleirs Du Mal Tour
由 Patrick Woodroffe 執行燈光設計






在此我想要分享一個網站http://www.patrickwoodroffe.com/projects
Patrick Woodroffe
的作品,在舞台燈光設計這個領域裡,他曾與許多搖滾明星、歌星、歌劇、芭蕾舞、雜技、電影合作,像Sarah Brightman、ABBA、Rolling Stones、Romeo and Juliet in Vienna,除此之外他也為許多建築做燈光設計,像President Havel的Prague Castle。
這個網站裡的作品在歌劇和歌星的部分都有照片可以觀賞,讓大家更了解舞台燈光設計與表演搭配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丁哲洪 1986 舞台導演的藝術
2.簡立人 《現代戲劇的光影語彙--燈光營造戲劇美學的設計思考》
3.石曉蔚 1997 室內照明設計應用
4.聲林燈光音響http://www.sheng-lin.net/news.asp?class_id=2
5.Patrick Woodroffehttp://www.patrickwoodroffe.com/proje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