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日 星期五

都市設計 / 張志誠



一個都市應該有好的都市景觀及屬於自己的特色,都市景觀可透過都市設計加以規範,

周乾峙認為:「城市的設計是多層次,應該從城市選址與自然環境的結合開始,然後做好工業布局,街道和街區的規劃設計以及綠化、文物保護等還要注意城市的小品。城市小品對城市有不小的影響,不少城市很注意運用城市的雕塑、壁畫、廣告牌、商店的招牌等等…」

申有順則認為:「在城市環境中如何處理好代表時代特色的建築風格和城市人文歷史文化脈絡之間的關係,使二者溶為一體,組成新的城市風格……,它們把城市人文史景觀分為三個保護層次,一是歷史文物保護;二是歷史文物景觀和周圍環境保護;三是城市整體風貌。」



歐洲某街區屋頂形式(摘自城市空間與建築設計)




而塑造地方特色則可藉由社區總體營造來達成,先分析社區人文及自然的資源,予以妥善規畫,再配合社區居民的參與來塑造出有屬於自己社區風格的環境,居民亦也藉由參與的過程中,了解社區的歷史及特色。彰化縣文化局長陳慶芳認為:「社區營造,是文化縣政的首要大計,唯有從社區營造的過程中,培養居民對於公共權利義務的尊重與關心,才能對土地產生真實的情感與維繫力,使身為鄉土文化的傳承者,能在社區營造的過程中看到脫俗美麗的痕跡。」





二.都市設計

何謂都市設計

都市設計係指就一定地區內有關都市活動、交通動線、建築及構造物之配置、造型與外觀、開放空間、都市景觀等事項予以規劃設計,以塑造都市風格與提昇生活品質。


都市設計的思潮

西方自古希臘文明的雅典城、歐洲中古世紀的古城等係以公共建築物圍塑而成的空間包被,形成了都市公共空間的主體,至於中國北京的紫禁城則是以中軸線及對稱設計為原則,雖然在設計的觀念上兩者有著截然不同的觀念,卻都具備了都市設計的概念。



聖馬可廣場(摘自城市空間與建築設計)      
                                     

紫禁城軸線設計(摘自城市設計與環境藝術)

       



都市設計之目的與功能

(一)都市設計之目的

1.連接都市計畫與建築管理之落差
2.塑造地方風格及環境意象
3.避免環境不當開發
4.保存具有歷史人文價值之空間場所
5.使都市環境建設作有秩序之發展
6.建設現代化的人性居住環境





(二)都市設計之功能

1.確保都市環境品質
2.增進都市景觀
3.提昇都市空間之人性使用機能
4.指認都市未來環境發展秩序
5.保障都市房地產價值




都市設計管制事項

1.土地及建築物使用內容
2.基地交通及停車空間設置標準
3.開放空間及植栽綠化設計標準
4.建築量體、造型及色彩計畫
5.環境影響說明
6.建築附加物及廣告招牌
7.建築環境之管理維護
8.其它




民眾參與都市設計

居民的參與在都市設計的階段有時能提供相當寶貴的意見,但畢竟居民不具有都市設計的專業素養且礙於台灣的民眾參與相關公聽會的意願不是很高,所以通常最後的決定權還是在執行單位及需由專業者予相關委員會。

民眾參與的方式通常有以下三種

1.個人參與
2.組織參與
3.代表參與

三.社區總體營造

社區總體營造四項子計畫
1.「社區文化活動發展」
2.「充實鄉鎮展演設施」
3.「輔導縣市主題展示館之設立及文物館藏充實」
4.「輔導美化地方傳統文化建築空間」

重要項目

1.社區環境景觀之營造(親水、綠化與無障蔽等要素)
2.地方持有產業之開發與文化包裝
3.古蹟、建築、聚落與空間之保存
4.民俗廟會祭典活動與生活文化的展現
5.文史、人物、傳說、典故遺跡
6.現代文化藝術與學習學術活動
7.地區與國際文流活動
8.健康福祉與遊憩住宿品質設施
9.生活的商店街的營造
10.社區形象與識別體系之營造

社區總體營造的功能

1.政治功能:因應社區主義風潮,透過社區總體營造之地方基礎建設,建立高品質生活環境的「生活台灣」或「生活大國」。

2.經濟功能:強調「文化產業化,產業文化化」,以振興日漸沒落的傳統地方產業,並建立現代產業文化特色。

3.社會功能:透過社區總體營造之社會改造運動,使所有社區內的民眾皆成為認同社區的「歸人」,而非「過客」;建立兼重私利與公義的價值觀,重視人際關係互動,並積極參與公共事務,改造社會風氣,重建生活文化價值觀念。

4.文化功能:透過社區文化改造運動,以凝聚住民共同意識和價值觀念。社區文化改造運動的工作內容如:保存並重建地方建築文化特色、拯救地方歷史古蹟暨文化遺產、建立地方文史人物主題展示館、開發地方民俗活動、美化居住空間和景觀、重塑街道景觀人文風貌、提倡精緻而通俗的演藝活動、舉辦國際小型活動等。

社區總體營造可呈現的方式

1.古蹟及建築風格的建立
2.街道景觀
3.地方文史展示館的建立
4.民俗活動
5.結合地方產業再發展

與傳統文化及街區保存的關係

楊裕富認為可分為四個方向來思考:

1.社區總體營造與輔導美化地方傳統文化建築
2.傳統文化建築的價值與挑戰
3.古蹟保存論述的轉型與古蹟保存實務的挑戰
4.另類思考:準用原則與擬古保存所需的觀念與技術
 
社區總體營造施行上的困難:

雖然社區總體營造在部分社區推展相當成功,然而不可諱言的,在許多地方依然出現一些始料所未及的問題,大部分可歸納如下:
1.社區居民參與意願低落
2.社區資源整合不易

實際案例:

1.以南投縣竹山鎮社寮地區輔導美化地方傳統文化建築空間計畫為例:

分析竹山鎮社寮地區的資源

1.傳統文化建築資源
2.景觀資源
3.生產力資源
4.資源的評估
5.初步策略

規劃策略

1.替選方案與評估
2.產業的規劃(生產力的規劃)
3.動員策略

規劃方案

1.景觀規劃(地景、綠化、指標系統)
2.綠化植栽
3.指標系統規劃

方案評估與執行

1.高雄縣橋頭鄉

橋頭鄉在日治時代興建了台灣第一座糖廠,因此當地政府與社區工作者設計了一系列社區再認識的活動,包括糖業與地方歷史發展、希望保留部分糖廠成立公園融入新市鎮的規劃建設、袞悼樹木的樹靈祭、反省河川生態的殤溪行、關心最大野生動物族群的彌猴祭……等。

2.雲林縣褒忠鄉大部村

大部是個傳統的小農村,在無明顯的社區文化資源下,由地方耆老的口述歷史著手,找出昔日糖部遺跡,並重新認識逐漸消失的風化沙丘的生態景觀價值。

3.彰化縣溪湖巫厝社區

巫厝社區是一個傳統的農村社區,居民在生活環境日益惡化之情況下,一起尋找昔日社區共同記憶,凝聚了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並在社區的每一個角落用心經營,如利用廢棄的豬舍改造成居民泡茶、下棋的好場所,社區的景觀在大家的同心協力之下,亦呈現出嶄新的風貌。


都市設計及社區總體營造都是美化城鄉風貌方法之一,都市設計雖有民眾參與的機制,然大部分的主導權及決定權是在政府,而社區總體營造是藉由地方的特色及資產並以民眾參與的機制來達成改善社區環境的目的,兩者的實踐的方式雖不一樣,但對改善城鄉景觀的目標卻是一致的。要享有一個優美且有特色的城鄉風貌,兩者缺一不可。


 





ECOTOPIA :Transplanting countrysides in the city - Future Urban Design


The Venus Project:Fresco


金星計劃是一個非營利組織,它代表了計畫的發起人,一位科學家、社會工程師、未來學家Jacque Fresco(雅克.法斯科),多年來的研究和奉獻。其二十五英畝的研究設計中心,位於佛羅里達州的Venus(金星),於其中對於未來可能的人類走向正在成形中。

金星計畫的功能是去設計、開發、並準備規劃建設一個實驗性的城市。在這裡,我們已建立了九座實驗性的建築物,並正在開發替代的能源系統、城市設計、交通、製造系統、以及更多。我們也正在創造藍圖,透視圖和模型、舉辦研討會、製作書籍、影片、和其他書面材料,以把金星計畫的目標介紹給人們。 金星計畫的宗旨和目標,為以下幾點:

1.保存所有世界上的資源,作為所有地球人的共同遺產。

2.超越所有分隔人們的人為邊界。

3.從一個金融貨幣導向的社會,進化成一個資源導向的世界經濟。

4.盡我們所能挽救和恢復自然的環境。

5.重新設計我們的城市、交通系統、以及農業和工業的廠房,使它們節能、乾淨、並便利地滿足所有人們的需求。

6.朝向一個電腦自動化的社會進化,可以逐步擺脫所有政治的需求,包括區域性的、國家的、和超國家的政府,作為一種社會管理的手段。

7.共享和應用所有新科技,造福所有國家。

8.利用乾淨、可再生的能源來源,例如風能、太陽能、地熱、和潮汐發電等。


9.最終利用最優質的產品,以造福世界上的所有人們。

10.建設任何大型計畫之前,皆需要經過環境衝擊的研究。

11.鼓勵最廣泛的創造力和誘因動機,以朝向建設性的努力。

12.透過教育和自願節育,協助穩定世界的人口,以符合地球的承載能力。

13.透過教育消除民族主義、偏執和偏見。

14.消除任何類型的菁英主義、技術主義或其他主義。

15.透過謹慎的研究而不是隨機的意見達成方法論。

16.在新學校裡加強溝通,好讓我們的語言和教育與我們周圍的世界物質條件相關。

The Venus Project: Designing the Future




參考資料:

1.廖世璋,1999《都市設計應用理論與設計原理》,台北市,詹氏書局
2.林欽榮,1995《都市設計在臺灣》,台北市,創興出版社
3.Cliff  Moughtin原著 王淑宜譯,1999《都市設計在臺灣》,台北市,創興出版社
4.吳良鏞編著,1993《城市環境美學》,台北市,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5.王建國編著,1996《現代都市設計理論和方法》,台北市,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6.田銀生、劉韶軍,2001《城市空間與建築設計》,台北市,建築情報季刊雜誌社
7.吳良鏞編著,1993《城市環境美學》,台北,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8.楊裕富1996《社區總體營造、街區保存與傳統文化建築一種文化保存技術與實務的詮釋》
9.張斌、楊北帆,2000《城市設計與環境藝術》,天津市,天津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