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6日 星期三

人造人角色/劉子榕

在許多故事中帶有神秘色的的人造人角色,除了牽涉到生物科技的領域,也包含了人類與人造人心理上矛盾的衝擊。
人造人與人類,孰優孰劣?人類狂妄想要成為上帝,都難免不被顛覆;這麼多的影視、故事中都為人造人角色帶來不同的寓意。
所以,到底什麼是人造人?



最先提出人造人思想:
文藝復興時期,帕拉塞爾斯(Paracelsus,或譯帕拉塞爾蘇斯,約公元1493年-1541年),中世紀瑞士醫生、鍊金術士、占星師。
傳說中,帕拉塞爾斯一方面作為醫生,為了創造完美的生命而後又轉為了鍊金術師。他製造出了人造人何蒙庫魯茲,並且擁有賢者之石。
帕拉塞爾蘇斯確立了物質的三元素理論,他認為人類同樣也是由靈魂(硫磺)、精神(水銀)、肉體(鹽)三元素構成。(第一原質→四大元素→三原素→萬物物質)
帕拉塞爾斯曾認為萬能溶劑(Alkahest)和賢者之石為相似的物質。萬能溶劑正如其名,能夠融化、還原任何物質成第一元質。不過就算真有此物的存在,也沒有容器能不被它融化,也就是說萬能溶劑根本無從保存,是以帕拉塞爾蘇斯此說並不甚受其它鍊金術師支持。


資料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8%95%E6%8B%89%E5%A1%9E%E5%B0%94%E8%8B%8F%E
6%96%AF



瑪麗雪萊創造出第一個複製人的觀念架構小說。

        故事主要是在描述一個科學家的瘋狂計劃,弗蘭肯斯坦計劃要靠自己的力量創造一個生命體,說是想打造一個完美的人,於是,他從墳場精挑細選後挖出的屍塊,他以專業知識判斷還能使用部分,再將之拼成人型,並賦予他生命。不久,弗蘭肯斯坦便發現這是個嚴重的錯誤,他製造了一個怪物,於是,他開始追殺這個怪物,怪物也本能的逃亡,雙方間發生了許多衝突。

《科學怪人》(Frankenstein; or, The Modern Prometheus),又譯作《弗蘭肯斯坦》(Frankenstein),是西方文學中的第一部科學幻想小說,誕生於日內瓦湖畔,出自瑪麗·雪萊之手。最初出版於1818年,較為普及的版本是1831年印行的第三版,屬於受到浪漫主義影響的哥德小說。後世有部份學者認為這部小說可視為恐怖小說或科幻小說的始祖。弗蘭肯斯坦是故事中的瘋狂醫生,因為以科學的方式使死屍復活,所以中文版譯作《科學怪人》。而那個人造人稱為「弗蘭肯斯坦的怪物」。

特點:
1.發明人造人
2.零件組裝(屍塊拼湊)
3.受造物反撲
4.受造物有情感
5.法蘭坎斯坦情節


掀起複製人(人造人)的風潮,各家爭相仿效延伸發展,又帶出了更多不同方向,更多形式以及內涵的複製人情節。從此複製人的設定架構已經成為科幻影劇及文學發展的重要部分。人類為滿足扮演上帝的慾望,而動手製造複製人。然而事情的發展總是使人難以估計,當人們自豪於科技的同時,又是否會注意到人性的矛盾與磨滅?

複製人議題帶給我們對生命議題的更進一步省思。


知名複製人影劇:
。銀翼殺手
。鋼之鍊金術師





《銀翼殺手》(Blade Runner )



   




1982年的科幻電影,由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執導。描述西元2019年11月,一個如人間地獄般混亂的洛杉磯。
        以菲利普·K·迪克的小說《機器人會想數電子羊入眠嗎?》(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為基礎改編而成。




大鋼:

電影描述在某個未來時代,當時的被通稱為人造人(Replicants)的人造生命體,專門是用於從事太空上「世外桃源殖民地」(off-world colonies)中危險且低賤的工作。他們被塑造為「比人類更像人類」的模樣,身體上看來與人類毫無二致──除了擁有超越人類的力量和敏捷身手,不過也缺乏與人類相同的情緒反應和移情作用,並且壽命僅有四年。故事中敘述有六名人造人在一次血腥叛變後,於地球被列為非法存在。特殊警察單位「銀翼殺手」(Blade Runner)則負責追捕這些逃到地球上的人造人並將其「除役」(retirement,即結束生命)。一名半退休的銀翼殺手瑞克·戴克(Rick Deckard),不太情願地同意接下這項新任務。
這部科幻電影是眾多偏向文學性質作品的其中一部,不僅在主題的部分涵蓋宗教性的哲學,也討論了由基因工程技術增進人類支配權的道德議題。也探索關於古典希臘戲劇的內容和其中傲慢的見解,也以語言學與詩歌來闡述威廉·布萊克的作品和聖經的意義。《銀翼殺手》同時以源自1851年的一盤西洋棋棋局作為象徵,在這盤號稱「不朽棋局」中,一方犧牲了城堡和皇后而將死了對方的國王,讓最高段的棋手也無可奈何。
銀翼殺手》運用過去的文學、宗教符號、古典戲劇場景和黑色電影的手法,來探究未來科技對於環境與社會的影響。介於過去、現在、未來呈現的戲劇張力中,《銀翼殺手》精心建構的未來世界是顯而易見的,在那樣的未來世界中,某些部分展露著耀眼的高科技,但其餘的部分卻是荒廢毀壞並殘破不堪的。
重度偏執狂的團結力量、無所不在的警察與探照燈交替出的視覺表現遍佈於本片,而且凌駕於個人的權力特別以人造人的遺傳學工程來代表,本片中處處可見這種技術對環境的控制,動物僅被當作商品般地創造出來。如此殘酷的世代背景就如同當年美國的移民熱潮,說明為何人類拚命想移民到外星殖民地去。1980年代轟動一時的「美國在經濟發展上將被日本超越」的預言,也被本片引用到2019年的洛杉磯,其間有四處可見的日本文化和廣告。該片也大量應用「眼睛」和「處理過的影像」,以象徵對於真實世界和我們自身感官能力的懷疑。
這些主題元素是《銀翼殺手》檢視人性的中心思想,提供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氛圍。為了要搜尋人造人而使用了移情測試(empathy test)以及一些關於對待動物的問題,來作為受測者人性的基本指標。雖然同時與大街上冷漠的人們相比,人造人其實顯得較為熱情且關心他人,但他們仍被視為是不具移情作用的人格。該片至此也讓人不由得開始懷疑戴克是否為人造人,強迫觀眾開始重新評估「人性」的意義何在。

戴克是否為人造人?

在影片上映後,關於片中男主角戴克是人類或人造人的爭議,就成為影迷不斷辯論的話題。雷利·史考特在保持20年的模糊說法之後,終於在2002年發表了說明——戴克的確是人造人。然而漢普敦·芬奇和哈里遜·福特卻曾表明,戴克其實是人類。這在影迷間形成了一個粗略的共識:在原版的影片中戴克或許是人類,不過在導演的剪輯版中他卻是人造人。具體來說,在導演剪輯版中表現的是戴克的夢境,它以獨角獸作為象徵;在影片的最後蓋夫留給戴克一隻用紙折成的獨角獸。這可能代表蓋夫知道那個夢,而且暗示著戴克就像瑞秋一樣,是個擁有植入性記憶的人造人。


遊戲及漫畫

銀翼殺手衍生了兩款電腦遊戲。第一款為「CRL Group PLC」設計,在舊型電腦平台Commodore 64和ZX Spectrum上執行。另一款是美國Westwood Studios公司在個人電腦平台所設計的動作冒險遊戲《銀翼殺手》,加入電影裡沒有的新角色和新劇情,並結合電影的聲優及場景。劇情設定是與電影同時進行的,玩家必須扮演另一個與戴克同樣職業,但從未見過面的複製人殺手(replicant-hunter)。遊戲有多線劇情,此外每個非玩家控制角色(non player characters, NPC)都擁有自己獨立的AI。令人遺憾的是為了這款遊戲所開發的獨特3D引擎,在遊戲上市後這技術卻被超越了,使得遊戲的賣點大減。
銀翼殺手原創棋盤遊戲1982年在加州被設計出來,這是個很類似《蘇格蘭特警》(Scotland Yard)的桌上型遊戲。
家用遊戲機PlayStation的遊戲-《劫持者》(Snatcher)更是大受銀翼殺手的影響,兩者存在很多相似點及細節。Blade Runner & Snatcher
阿爾奇·古拉德文(Archie Goodwin)將銀翼殺手改編成漫畫:《A Marvel Comics Super Special: Blade Runner》,並在1982年9月出版。封面由吉姆·史德瑞克(Jim Steranko)繪製,共45頁。彩色漫畫內容由艾爾·威廉森(Al Williamson)、卡洛斯·葛森(Carlos Garzon)、丹·格林(Dan Green)和雷夫·瑞斯(Ralph Reese)共同繪製。但由於改編漫畫後內容不佳,電影對白引用錯誤百出,不但普遍接受度低,還受到各方嘲笑。另外也有諷刺「銀翼殺手」的模仿漫畫出現,是由「瘋狂」(Crazy)雜誌連載,叫做《倒楣殺手》(Blade Bummer)的作品。BladeZone.com – Crazy: Blade Runner Parody
另一部銀翼殺手相關漫畫是《人型反照》(Albedo Anthropomorphics),由史提夫·蓋勒希(Steve Gallacci)執筆。他創造了原型人造人Bad Rubber(Nubmer 0),用來諷刺電影銀翼殺手裡的擬人化複製人。電影主角戴克在這部漫畫裡面叫做Rick Duckard,是一隻鴨子。




人造人的概念,繼承這個創意延續的銀翼殺手系列,則在人造人這塊議題上,將概念與設計延伸得更廣,並且拓展世界觀。是為人造人題材的大力推手。




《鋼之鍊金術師》(日語:鋼の錬金術師),簡稱鋼鍊(ハガレン),荒川弘的漫畫作品,先後於2003年及2009年被BONES製作成動畫。








人造人(Homunculus) 一字源自於鍊金術師所造之人,在此指《鋼之鍊金術師》、動畫版第1作《鋼之鍊金術師》及第2作《鋼之鍊金術師 BROTHERHOOD》登場角色。大多身上有銜尾蛇刺青和極強的再生能力,但不是可以無限再生,而是直到其體內賢者之石耗盡為止,在此之前則非常難對付;名字來源為基督教的七大原罪。
在史實上,文藝復興時期帕拉瑟爾蘇斯已提出人造人觀念。

何蒙庫魯茲(Homunculus),意指歐洲的鍊金術師創造出的人工生命,也指這種創造人工生命的工作本身。
其製作方法是、在燒瓶中放入人類的精液以及各種草藥、馬糞並且密封,通過馬糞的發酵作用來進行保溫。經過四十天後,燒瓶中就會出現透明的具有人類形狀的物體。但是此時它因為還沒有肉體,需要加入活人的血液,並在四十個星期裡保持馬的胎內溫度進行培養。這期間內,每天都要保證加入新鮮的血液。如果把它拿出燒瓶,或是停止新鮮血液的供應,則會立即死亡。(在有的傳說中,燒瓶也一定要使用水銀燒瓶。)經過這些工作完成的生命,外表和人類兒童基本一樣,但是身體比人類要小很多。何蒙庫魯茲自降生起就具備了各種各樣的知識。
據說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鍊金術師帕拉塞爾蘇斯造出了何蒙庫魯茲,但是在他死後,再也沒有第二個成功製作出何蒙庫魯茲的人了。
之後18~19世紀的德國的文學家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在自己創造的歌劇《浮士德》第二部第二幕中也涉及到了何蒙庫魯茲相關的題材。在現代的諸多創作中(特別是在日本,如鋼之鍊金術師),何蒙庫魯茲也成為了很多動漫以及遊戲的故事題材。
基督教因為認為這種創造人工生命的技術是屬於作為創造主的神耶和華的領域,人類不應隨意涉足其中而忌諱這種傳說。

1.生體鍊成:亞美斯多利斯合法許可生物相關鍊成:以身體受傷部份再生為治療目的,有別於「人體鍊成」而稱為「生體鍊成」的醫療行為
2.合成獸:亞美斯多利斯合法許可生物相關鍊成:動物與動物合成實驗的產物,但用人當材料的人體實驗或與動物合成則是違法的。實際上,軍部秘密進行人與動物合成研究已有成果。
3.人體鍊成:在鍊金術中被視為禁忌,並列為國家鍊金法三大限制之一「不可製作人」。人是由肉體、靈魂、精神三要素組成,精神連繫著肉體和靈魂。如對死者進行人體鍊成則缺少靈魂導致失敗;而活人因三要素俱在,可一度分解、再構築進行人體鍊成。
4.人造人:亦為人體鍊成產物,靈魂來源是父親大人提供的賢者之石核心
5.機械鎧:義肢的進化型態,以神經末梢電訊號的傳送介面、及驅動關節的軸承所構成,因此無法連接到中樞神經,不可能全身機械鎧化、內藏或作臟器用途,材質則需安定的金屬[參 5];類似現實的肌電義肢。而人體神經末梢最敏感,在裝上機械鎧連接時,會伴隨超乎異常的刺痛,在復健階段也十分難受。基本上作為醫療用途,也可用在動物上;除了技師的個性化設計外,還有改造、內藏武器等多樣化的機械鎧。


        


此作品將人造人的觀念追本溯源到了最初的源頭,文藝復興時期的帕拉塞爾斯。
融入了神秘的煉金術之說,並且將科技的部分設定轉為練成設定。銀翼殺手以及科學怪人都是以外科手術以及現代科技的手法製造出人造人,但是鋼之鍊金術師,是以收集元素,畫煉成陣,最後將物體鍊成的方式。其中還提到很重要的一點,人造人的製作,需要靈魂。
這正好帶給讀者很重要的提醒: 給予了人造人肉體,自然也有靈魂。從一開始就直接告訴讀者,人造人的人性。
同樣是人,但人類是人造人為異端,而人造人也處心積慮的想要消滅人類。雙方皆認為自己才是正常的,高等的物種。然而這不正式影射出了人類對弱者的侵略嗎?從物種,從人種。鋼之鍊金術師帶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人性的自私。

 從這部作品開始,人造人的議題更加轟動。銀翼殺手所無法打動的亞洲地區,鋼之鍊金術師勢如破竹的一舉進攻,將人造人的概念普及的帶給人們。


補充:

仿生人(英語Android), 即模擬機器人,指是以模模擬人作為目的製造的機器人,而還有仿製人或人型機器人等名稱。
但人型機器人也可以指英語中的Humanoid(擬人機器人),可以大小和真人差很遠也沒有似人的外觀,但有人的四肢和頭等構造。
現時仿生人仍然在試制階段,卻是長期以來科幻和機器人學的一大主題。
仿生人擬真的程度有很多,有些可以從外觀上識別,也沒有真人的思想和感情(如Chobits中的人型電腦)。
相對的生物機器人Bioroid,是使用一種真人或生物的活組織,但以機器為主體的類型,是和機械化人有重疊的概念,也是完全刻意為了仿冒真人而製造的,但行為不一定似真人,如電影《未來戰士》的T系列和《翡翠窩大陰謀》Future world中的機器人。
反過來說亦有開發外觀不似人,但能夠有似真人行為的機器人,如200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發了號稱世界上第一個有類似人類感情的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