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的設計其實一門非常繁複的學問,不僅僅是要考究整體的結構,表面的烤漆等等外觀的東西,連木頭的用料,琴橋的材質,使用的弦等等都有特殊的規定和必要的條件必須去遵守。
只要是會影響聲音的因素,在吉他上就必須很講究,甚至連製琴師的製工也有相當大的關聯性。可以說每一把好吉他都是一件藝術品,每一把琴都不一樣,只要稍稍在細節上便動,一把琴便會發出不一樣的聲響。這一種仔細和嚴謹的態度是很值得套用到其他的設計上的。
吉他分成木吉他和電吉他,兩者的差異在於木吉他是使用共鳴箱作為發聲的工具。而電吉他是使用拾音器感受金屬弦的震動而將之轉化成電流藉由音箱輸出。
兩者在木頭的選取和烤漆有著不同之處(木吉他以音箱做為最主要的共鳴發聲工具,比較講究),但是基本的概念是差不多的,這裡介紹電吉他。
一.琴身木料
1.越硬的琴身木頭,音色就越亮(Bright)和越有力道(Punchy),反過來木頭越軟就音色越溫暖柔和 ex.(1)Fender
Stratocaster最常用的Alder(赤楊木)是中等密度的木頭, 音色表現就中道, 高中低音, 亮度, 柔度, 溫暖度等都恰到好處沒有哪一項特別突顯, 所以可能是單一木頭琴身最常見的用料 (2)Mahogany(桃心木)很軟又重, 所以音色會厚又溫暖柔和, 中低音也比較突顯 (3)硬度很大的Maple(楓木), 因堅固常被用來做Neck, 但也是用來增加亮度的考慮 (4)其它亮度大的吉他常見木料還有Ash, Rosewood,
Pao Ferro, Ebony(黑橝) (5)溫暖音色的則還常見到用Koa, Poplar, Agathis, Basswood, 這些木料還會影響整支琴的重量, 像Basswood就很輕, 重的除了上面講的Mahogany外, Telecaster常用的Ash也很重
2.廠家也會利用各種木頭的不同音色表現, 將兩種木頭合在一起做琴身,例如Gibson Les Paul或PRS很常見的, 在Mahogany琴上表面, 加上一層不厚的Maple表面, 這樣高中低音色表現面面俱到。
3.軟的木頭會吸收弦震動能量, 使音色的起始勁道(Attack)和延音(sustain)減弱 (註: Attack的意義舉個例, 鋼琴那樣音的起始有個撞擊, 就是Attack很強的音, 小提琴那樣就是沒有什麼Attack的音)
二.琴身形式
1.電吉他最常見的實心木頭琴身(Solid body),
實心會使音色的Attack和Sustain比較好, 而且因為沒有內部大空間讓音共鳴回響, 所以音箱開大聲或破音器開強時, 不會像空心電吉他或木吉他插電很容易回授(feedback)嗚~個不停, 實心琴身也使弦的震動能量能保持更久, 所以Rock, Metal, 高音量的用途最適用。
2.空心電吉他(Hollow body)由於弦的震動大多只傳到琴身面板, 產生了不同音色影響, 主要是吸收掉了部份亮度和延音, 使音色溫暖些, 加上空心琴身的共鳴產生的音色, 使得彈Jazz那類的音樂最適用這種空心琴, 當然有如上述開太大聲或破音時, 會有些回授問題的煩惱。
3.半空心(Semi-hollow)就是上面兩者的利弊各取一般, 像Gibson ES-335就是最出名的半空心琴之一, 它外表還是像較薄的空心琴, 但它中間部份其實裡面還是實心木塊, 所以不插電彈時, 不會像空心電吉他那樣有接近一般木吉他的共鳴音量, 反而像實心的沒什麼音量, 這樣半空心當然會比全空心的Attack, 延音多些, 回授問題也少些, 還保持些空心共鳴的音色。
三.琴頸設計
1.規格長度(Scale Length), 也就是從nut到bridge頂住弦部位之間的大約長度, Fender Stratocaster, Telecaster, 和一些廠牌Metal琴是25.5英吋, 這也是最常見的規格,
Gibson Les Paul, SG等那些是24.75英吋,
PRS大多型號是介于兩者間的25.1英吋
2.Scale
Length比較長, 弦會繃得比較緊, 所以弦震動較強使得音色比較亮, 延音也比較長, 相對的若Scale
Length短一點, 弦繃得比較不緊, 手指感覺比較好按弦, 音色比較不亮, 延音也被影響會短一些許
1.指板上的銅線規格(Fret Sizd), 從又高又粗到又矮又細, 最普遍可分成 Jumbo, Medium Jumbo, Medium, Small
fret大概這幾種
2.Jumbo的由於弦壓下接觸較大質量的金屬, 高頻清楚度會多以點, 甚至可以說是有多點金屬聲, 而且由於銅線高, 讓你的手指與指板間的碰觸摩擦減少, 推弦, 抖弦等會費力較少很容易表現你這方面的演奏技巧, 所以最多用Jumbo Fret的琴, 是各廠牌重金屬型號的琴。
3.Small
Fret當然是反過來推弦抖弦較吃力, 但弦與指板木頭的互動較多, 所以木料影響音色也比較明顯, 也可以描述成Jumbo Fret較多金屬聲, Small Fret較多木頭聲, Small Fret因為低矮也會讓你覺得弦高按起來很低, 很多人喜歡這樣感覺, 但市面上裝中庸的Medium fret吉他還是最多。
1.指板面的圓弧度(Fretboard Radius),
早期的琴由於大多是設計來彈合弦, 所以都比較圓
2.但圓弧面大會造成推弦阻礙大, 像現代重金屬演奏推弦一大堆, 就適合指板面較平的, Fender 那些老Vintage或57, 62年Reissue型號的很多就是很圓的, 是半徑7.25英吋的圓弧(7.25"
Radius), 現代的Fender一般型號如standard,
deluxe等大多是9.5吋半徑圓弧, Gibson的大多是12吋半徑, Ibanez那些重金屬琴大多為17吋, 目視感覺簡直看起來是平面的
1.複合弧度式指板(Compound Radius), 也就是低把位的弧度較圓, 高位格處較平, 從半徑14吋開始漸漸改變到12格後變16~7吋, Jackson的一些高檔型號的就是這樣
1.琴頸的粗細也是影響你演奏舒適的因素, 薄的琴頸在Fender型號叫C-Shaped, 在Gibson叫Slim Taper或60' Style neck / 粗的Fender叫U-Shaped, Gibson叫Rounded Neck或50' Style Neck, Gibson有種59' Style Neck是最粗的
2.一般來說要速彈的人喜歡選琴頸薄指板又平的, 但這也不一定, 有些人手大太, 薄的neck覺得不順,有些人手不大卻喜歡握粗的, Fender還有V-Shaped是有點三角型握感的
四.琴頸琴身接合點
1.第一種是把琴頸用幾顆螺絲鎖在琴身上(Bolt-on
neck), 算是最普遍的方法, 優點可以說是造價便宜, 琴頸壞了可以很容易的換一支這兩項, 但鎖的總是比較容易碰歪穩定性較差, 琴頸碰歪很少一絲毫就整支琴音不準了。
2.第二種是像Gibson Les Paul那樣用黏的(Set-in 或就叫Set-neck), 這樣有幫助延音, 但也有說法說因為中間靠樹脂黏, 木頭本身並不完全通, 所以對延音助益沒比鎖的好到哪裡去, 但Set-neck比鎖的穩定度好多了, 不會撞歪。
3.第三種是所謂的一體琴(Neck Through
Body), 這種造價最貴, 大多是Neck那塊Maple木頭保持一定寬度一直到琴尾端, 上下再黏兩塊較偏中低音的木頭(例如桃心木)構成琴身 , 這種設計最堅固延音也最好, 但也有說法批評它整體音色表現, 有時比用鎖的琴音色薄。
1.Single
Cutaway和Double Cutaway, 也就是琴身靠近琴頸處, 為了讓你能彈到指板高位格, 切掉一個弧度
2.只切下方的叫Single Cutaway, 例如Les Paul, Telecaster
3.上下都有切的叫Double Cutaway, 例如Stratocaster
喜歡拇指扣在指板上方彈的人當然用Double Cutaway彈高位格比較順, 有些琴後面鎖螺絲處還有點斜角讓你減少障礙更好彈, 還有像Ibanez的琴很多Cutaway彎度很深, 讓你彈到最後一格都很覺得比一般琴簡單。
五.琴橋
將弦尾端固定在琴身上 / 影響音色和演奏用途的因素
Gibson
Les Paul那樣的Tune-O-Matic琴橋有一片Tailpiece在支撐弦結構的後方, 讓弦有向下折角, 若Tailpiece調低, 向下角度大會使弦變緊, 因而Attack較強, 音色較亮, 延音也較好, 反過來要音色溫暖些, 可以將之調高, 有些Jazz用琴, 或用Bigsby牌的那種古董搖座, 那Tailpiece很退後到接近琴尾, 那樣使弦總長度增加緊度變低, 音色當然比較溫。
固定式琴橋的琴, 穿弦是從琴身後有六個洞穿到前面來再壓過琴橋, 這種設計使弦跟琴身木頭有接觸, 木料影響音色的因素更凸顯。琴橋的材質也是會影響音色的, 因為弦的震動能量會傳到琴橋, 像很多便宜吉他用塑鋼的, 音色就比較差
搖座式琴橋, 最普遍的當然像是Fender那種所謂的”小搖座”是最常見的, 它靠後面幾條彈簧拉住與弦拉之間取得一個平衡, 但小搖因為Nut與弦間的摩擦力, 容易搖了後音準跑了, 所以後來發明Floyd Rose那樣所謂的的”大搖座”, 最主要的改進就是弦在把Nut處鎖住改善小搖座Nut跑音問題, 這樣鎖住還可以搖很小弧度就音差很大, 重金屬的音樂很多人愛用, 大搖座通常還可向後拉很多讓音變很高, 這是小搖座沒法搞的, 但大搖座裝弦,
調整等比較複雜, 新手使用上會感覺比較困難。
六.拾音器
換拾音器(Pickup)可以說是改變你電吉他本身音色最容易的方法
最原始的拾音器, 就是細規格的漆包銅線纏繞在一塊磁鐵這樣, 金屬弦在上面磁場範圍的震動會產生微小的電流, 電流訊號經過導線傳到音箱去放大。
單線圈拾音器音色表現尖亮金屬味十足, 但會產生點雜音(AC Hum)
雙線圈(Double-Coil), 例用兩個纏繞反向的線圈並排來抵消AC Hum, 所以也稱為Humbucker拾音器, 但雙線圈的音色表現跟單線圈大不同, 它音色比較厚, 溫暖, 出力大, 但高尖亮的音少了很多
現在的單線圈很多也是有特殊設計去掉AC Hum的, 例如上下線圈的Stack型, Fender的Noiseless Pickup一樣是Stack型但下面線圈不出音(因為Stack型跟傳統單線圈音色不像), 還有像Lace Sensor那類新設計
拾音器的一個原理是: 線圈纏繞越多圈, 加上用的磁鐵磁力越大(甚至把Alnico磁鐵改用更強的Ceramic磁鐵), 則拾音器的出力越大, 但高尖亮的音會被削減越多, 所以大多用在重破音很悍的音樂(破音器自然會突顯尖破音補回來), 若要Clean Tone好的, 通常還是會選中小出力的拾音器。
資料來源http://shanafireaway.pixnet.net/blog/post/29369696-%E3%80%90%E6%89%8B%E6%9C%AD%E3%80%91%E9%9B%BB%E5%90%89%E4%BB%96%E7%9A%84%E8%A8%AD%E8%A8%88%E8%88%87%E7%B5%90%E6%A7%8B%E5%9F%BA%E7%A4%8E%E7%9F%A5%E8%AD%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