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為了有效地把握發明創造的目標和方向,促進想像的形成,哈佛大學教授狄奧提出了檢核表法,它亦被譯成“檢查單法”,“對照表法”,"意念檢核術",也有人稱它為“分項檢查法”。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軍隊已經成功地使用這種方法明顯地改善了許多兵工廠的工作。他們首先提出要思考的題目或問題,然後,就題目或問題各個階段提出一系列問題,如:它為什麼是必要的(Why),應該在哪裡完成(Where),應該在什麼時候完成(When) ,應該由誰完成(Who),究竟應該做些什麼(What),應該怎樣去做它(How)。
檢查單法實際上是一種多路思維的方法,人們根據檢查項目,可以一個方面,即一條一條地想問題。這樣,不僅有利於系統和周密地想問題,使思維更帶條理性,也有利於較深入地發掘問題和有針對性地提出更多的可行設想。這種方法後來被人們逐漸充實發展,並引入了為避免思考和評論問題時發生遺漏的" 5W2H "檢查法,最後逐漸形成了今天的"檢核表法"。
有人認為,檢核表法幾乎適用於各種類型和場合的創造活動,因而可把它稱作“創造技法之母”。目前,創造學家們已創造出許多種各具特色的檢核表法,但其中最受人歡迎,既容易學會又能廣泛應用的,首推奧斯本的檢查方法(最早由美國作家,廣告學專家Alexander Osborn提出,世稱奧斯本法)。
奧斯本檢核表法
「奧斯本檢核表」是現在所有檢核表中,最常用及最受歡迎的。主要有以下九項,每項中把簡短的文字或問題寫在卡片上製成檢核表,以助構想出更多改良或革新的方案。
(1)Put to other uses?
現有的東西(如發明、材料、方法等)有無其他用途?保持原狀不變能否擴大用途?稍加改變,有無別的用途?
現有的東西(如發明、材料、方法等)有無其他用途?保持原狀不變能否擴大用途?稍加改變,有無別的用途?
人們從事創造活動時,往往沿這樣兩條途徑:一種是當某個目標確定後,沿著從目標到 方法的途徑,根據目標找出達到目標的方法;另一種則與此相反,首先發現一種事實,然後想像這一事實能起什麼作用,即從方法入手將思維引向目標。後一種方法是人們最常用的,而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這種方法將越來越廣泛地得到應用。
某個東西,“還能有其他什麼用途?”、“還能用其他什麼方法使用它?”……這能使我們的想像活躍起來。當我們擁有某種材料,為擴大它的用途,打開它的市場,就必須善於進行這種思考。德國有人想出了300種利用花生的實用方法,僅僅用於烹調,他就想出了100多種方法。橡膠有什麼用處?有家公司提出了成千上萬種設想,如用它製成:床毯、浴盆、人行道邊飾、衣夾、鳥籠、門扶手、棺材、墓碑等等。爐渣有什麼用處?廢料有什麼用處?邊角料有什麼用處?……當人們將自己的想像投入這條廣闊的“高速公路”上就會以豐富的想像力產生出更多的好設想。
(2)Adapt?
能否從別處得到啟發?能否借用別處的經驗或發明?外界有無相似的想法,能否借鑒?過去有無類似的東西,有什麼東西可供 模仿?誰的東西可供 模仿?現有的發明能否引入其他的創造性設想之中?
能否從別處得到啟發?能否借用別處的經驗或發明?外界有無相似的想法,能否借鑒?過去有無類似的東西,有什麼東西可供 模仿?誰的東西可供 模仿?現有的發明能否引入其他的創造性設想之中?
當倫琴發現“X光”時,並沒有預見到這種射線的任何用途。因而當他發現這項發現具有廣泛用途時,他感到吃驚。通過聯想藉鑑,現在人們不僅已用“X光”來治療疾病,外科醫生還用它來觀察人體的內部情況。同樣,電燈在開始時只用來照明,後來,改進了光線的波長,發明了紫外線燈、紅外線加熱燈、滅菌燈等等。科學技術的重大進步不僅表現在某些科學技術難題的突破上,也表現在科學技術成果的推廣應用上。一種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必將隨著它的越來越多的新應用而顯示其生命力。
(3)Modify?
現有的東西是否可以作某些改變?改變一下會怎麼樣?可否改變一下形狀、顏色、音響、味道?是否可改變一下意義、型號、模具、運動形式?……改變之後,效果又將如何?
現有的東西是否可以作某些改變?改變一下會怎麼樣?可否改變一下形狀、顏色、音響、味道?是否可改變一下意義、型號、模具、運動形式?……改變之後,效果又將如何?
如汽車,有時改變一下車身的顏色,就會增加汽車的美感,從而增加銷售量。又如麵包,給它裹上一層芳香的包裝,就能提高嗅覺誘力。據說婦女用的游泳衣是嬰兒衣服的模仿品,而滾柱軸承改成滾珠軸承就是改變形狀的結果。
(4)Magnify?
放大、擴大。現有的東西能否擴大使用範圍?能不能增加一些東西?能否添加部件,拉長時間,增加長度,提高強度,延長使用壽命,提高價值,加快轉速?……
放大、擴大。現有的東西能否擴大使用範圍?能不能增加一些東西?能否添加部件,拉長時間,增加長度,提高強度,延長使用壽命,提高價值,加快轉速?……
在自我發問的技巧中,研究“再多些”與“再少些”這類有關聯的成分,能給想像提供大量的構思設想。使用加法和乘法,便可能使人們擴大探索的領域。
“為什麼不用更大的包裝呢?”——橡膠工廠大量使用的粘合劑通常裝在一加侖的馬口鐵桶中出售,使用後便扔掉。有位工人建議粘合劑裝在五十加侖的容器內,容器可反複使用,節省了大量馬口鐵。
“能使之加固嗎?”——織襪廠通過加固襪頭和襪跟,使襪的銷售量大增。
“能改變一下成分嗎?”——牙膏中加入某種配料,成了具有某種附加功能的牙膏。
(5)Minify?
縮小、省略。縮小一些怎麼樣?現在的東西能否縮小體積,減輕重量,降低高度,壓縮、變薄?……能否省略,能否進—步細分?……
縮小、省略。縮小一些怎麼樣?現在的東西能否縮小體積,減輕重量,降低高度,壓縮、變薄?……能否省略,能否進—步細分?……
前面一條沿著“借助於擴大”、“借助於增加”而通往新設想的渠道,這一條則是沿留“借助於縮小”、“借助於省略或分解”的途徑來尋找新設想。袖珍式收音機、微型計算機、折疊傘等就是縮小的產物。沒有內胎的輪胎,盡可能刪去細節的漫畫,就是省略的結果。
(6)Substitute?
能否代用。可否由別的東西代替,由別人代替?用別的材料、零件代替,用別的方法、工藝代替,用別的能源代替?可否選取其他地點?
能否代用。可否由別的東西代替,由別人代替?用別的材料、零件代替,用別的方法、工藝代替,用別的能源代替?可否選取其他地點?
如在汽體中用液壓傳動來替代金屬齒輪,又如用充氬的辦法來代替電燈泡中的真空,使鎢絲燈泡提高亮度。通過取代、替換的途徑也可以為想像提供廣闊的探索領域。
(7)Rearrange?
從調換的角度思考問題。能否更換一下先後順序?可否調換元件、部件?是否可用其他型號,可否改成另一種安排方式?原因與結果能否對換位置?能否變換一下日程?……更換一下,會怎麼樣?
從調換的角度思考問題。能否更換一下先後順序?可否調換元件、部件?是否可用其他型號,可否改成另一種安排方式?原因與結果能否對換位置?能否變換一下日程?……更換一下,會怎麼樣?
重新安排通常會帶來很多的創造性設想。飛機誕生的初期,螺旋槳安排在頭部,後來,將它裝到了頂部,成了直升飛機,噴氣式飛機則把它安放在尾部,說明通過重新安排可以產生種種創造性設想。商店櫃檯的重新安排,營業時間的合理調整,電視節目的順序安排,機器設備的佈局調整……都有可能導致更好的結果。
(8)Reverse?
從相反方向思考問題,通過對比也能成為萌發想像的寶貴源泉,可以啟發人的思路。倒過來會怎麼樣?上下是否可以倒過來?左右、前後是否可以對換位置?里外可否倒換?正反是否可以倒換?可否用否定代替肯定?……
從相反方向思考問題,通過對比也能成為萌發想像的寶貴源泉,可以啟發人的思路。倒過來會怎麼樣?上下是否可以倒過來?左右、前後是否可以對換位置?里外可否倒換?正反是否可以倒換?可否用否定代替肯定?……
這是一種反向思維的方法,它在創造活動中是一種頗為常見和有用的思維方法。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人就曾運用這種“顛倒”的設想建造艦船,建造速度也有了顯著的加快。
(9)Combine?
從綜合的角度分析問題。組合起來怎麼樣?能否裝配成一個系統?能否把目的進行組合?能否將各種想法進行綜合?能否把各種部件進行組合?等等。
從綜合的角度分析問題。組合起來怎麼樣?能否裝配成一個系統?能否把目的進行組合?能否將各種想法進行綜合?能否把各種部件進行組合?等等。
例如把鉛筆和橡皮組合在一起成為帶橡皮的鉛筆,把幾種部件組合在一起變成組合機床,把幾種金屬組合在一起變成種種性能不同的合金,把幾件材料組合在一起製成複合材料,把幾個企業組合在一起構成橫向聯合 ……
有人認為以上各種方法中,組合在產生新的設想方面,其效率勝過其他各種方法。
其它常見的檢核表法
(1)字母表系統
"字母表系統"的方法,乃指不斷地考慮新的方法和新的設想。也就是,使每一個字按字母表逐一排列,並寫出由該字母帶頭的物品;然後按照字母表列舉出可能影響到這些物品的使用的慾望以及人的行動並反復不斷的進行這一個過程。
(2)屬性列舉法
屬性列舉法是靈活應用檢核表的有名技法,是一種將所考慮的對象事物屬性列佈表上,形成檢核表的方法。實施的時候,先讓學生列舉所研究問題或物品的各種屬性,然後提出各種改進屬性的辦法,使該物品產生新的用途。
(3)奔馳法
Eberle (1971)參考了Osborn的檢核表,提出另一種名為「奔馳法」 (SCAMPER) 的檢核表法,在產品改良中常被應用,這種檢核表主要藉幾個字的代號或縮寫,代表七種改進或改變的方向,幫助推敲出新的構想。華人學者陳龍安用了「代合調改用消排」七個的中文單字作代號,以方便記熟這七種改良原物的方法。
S
|
Substitute(替代)
|
何物可被『取代』?
|
C
|
Combine (合併)
|
可與何物合併而成為一體?
|
A
|
Adapt (調適)
|
原物可否有需要調整的地方?
|
M
|
Modify、Magnify(修改)
|
可否改變原物的某些特質如意義、顏色、聲音、形式等?
|
P
|
Put to other uses(其他用途)
|
可有其他非傳統的用途?
|
E
|
Eliminate(消除)
|
可否將原物變小?濃縮?或省略某些部份?使其變得更完備、更精緻?
|
R
|
Re-arrange(重排)、Reverse(顛倒)
|
重組或重新安排原物的排序?或把相對的位置對調?
|
(4)創意十二訣
「創意十二訣」由國內學者張立信等依據檢核表法的原則,創出十二種改良物品的方法,概要如下:
核心概念
|
內容概要
|
增添、增強、附加
|
在某些東西(或物品)可以加添些什麼呢?或可以如何提高其功能?例如:手提電話上加添「微型防狼發聲器」及「電子遊戲」等功能。
|
刪除,減省
|
在某些東西(物品)上可以減省或除掉些什麼呢?也許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例如:長袖的防風褸在兩肩加上拉鏈,便可隨時變成背心。
|
變大,擴張伸延
|
令到某些東西(物品)變得更大或加以擴展。例如:擴大一輛汽車變成「七人家庭」的旅行車。或把一把傘子擴大成為露天茶座的太陽傘。
|
壓縮,收細
|
縮細、縮窄或壓縮某些東西或物品。例如:將電視機或手提電話變得更薄更輕巧。
|
改良,改善
|
改良某些東西(物品)從而減少其缺點。例如:皮鞋的底部混入「防震軟膠」,從而減少對足部的勞傷。
|
變換,改組
|
考慮改變某些東西(物品)的排列次序、顏色、氣味等。例如:將無色清淡的鹼性飲品變成「藍色」帶「草莓」味的健怡飲品。
|
移動,推移
|
把某些東西(物品)搬到其他地方或位置,也許會有別的效果或用處。例如:將電腦鍵盤的輸入鍵位置設計具可調校的功能,使它更接近人體雙手的活動位置,從而更方便用者使用。
|
學習,模仿
|
考慮學習或模仿某些東西或事物,甚至移植或引用某些別的概念或用途。例如:「輕」而「硬」的鈦金屬本應用於太空飛行工具之上,但商人善用其他特色,應用於製造手錶外殼的技術上。
|
替代,取代
|
有什麼東西(物品)可以替代或更換。例如:利用「光碟」代替「磁碟」來記載資料
|
連結,加入
|
考慮把東西(物品)聯結起來或可加入另一些想法。例如:將三支短棍以金屬鏈相連,變成三截棍。
|
反轉,顛倒
|
可否把某些東西(物品)的裡外、上下、前後、橫直等作顛倒一下,產生換然一新的果效。例如:設計一件底面兩用的風褸,風褸的內裡也可成為另一件不同顏色圖案的新「衣裳」。
|
規定、規限
|
考慮在某些東西或事物上加以規限或規定,從而可以改良事物或解決問題。例如:
|
以上幾種乃是較有名的檢核表。不過這幾種檢核表雖然形式相同,但是他們所具有的功能還是存在著性質上的差異。其中屬性表乃指描述問題整體狀況的表;奧斯本的檢核表、奔馳、創意十二訣則指擴展設想框架的表,故在面對不同問題時應選擇相對應的方式。這些方法可以有意識地為我們的思考提供步驟,藉自行提出檢視一些問題,引發找出問題的多面效果的機會。提問越多,就越能探討事物或問題更多不尋常或被忽略的存在特性,從而就這些特性作出更多樣化改良/革新的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