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語意學最早是源自後現代建築裡的後柯必意派,特別是這眾多後柯必意派裡的〞銀派〞大師葛瑞夫(Graves,M)。葛瑞夫在70年代就陸續專研柯必意的作品與語言學理論,並且將當代語言學的架構借用到設計上來,提出所謂的設計語意論、設計語法論、設計語用論才是完整的設計語言表達方法。
另一方面到了80年代德國的烏姆設計學校及北歐(芬蘭)的赫爾辛基工業設計科系,也都著手單字的設計語意課程開發。由於這種很堅強的北歐思維方式(或歐陸思維方式)作為奠基,目前產品語意學則大部分與哲學裡的詮釋學(也可稱為解經學)相結合,所以從單字的語意開發,輾轉出象徵意涵的開發,其中產品使用情境與產品環境情境的象徵意涵就稱為〞設計語境〞,這當然就與葛瑞夫當初設想的〞設計語用〞有所不同了(雖然語境與語用是同樣的字意)。
所以語意與語境的創意開發基本上有簡單的單字語意開發的與複雜的語境開發兩套方法。而這兩套方法是互相聯通、互相支援的。
單字語意開發或單字語意創意開發的方法,我們簡要羅列於下:
甲、分析練習與體會設計材料(面材)的感情。
乙、分析練習與體會我們對日常用品的感情。
丙、以簡單的日用品(如筆、盒子)來表達設計者所要賦予的感情。
丁、以簡單的日用品作擬人化的表情,擬動物化的表情。
戊、循序漸進的練習、體會、整理出設計品不同部位的不同表情。
己、將這些整理的結果,應用到產品設計上。
語境開發方法,我們也簡要的羅列於下:
甲、接收單字語意開發的成果,並勤於練習體會與應用。
乙、從產品的靜止擺設環境,來設想產品表情的融入環境。
丙、從產品的使用情境,來設想產品表情的變化。
丁、從消費者期待的產品象徵意涵,來設想產品的表情。
戊、從消費者所處的文化,來設想產品的表情。
而到了第戊項境界,其實就進入了文化符碼的創意開發。
我們以情趣人造花來做個說明的例子,前面所稱的單語語意開發方法 上,我們可不可以將人造花做成笑的表情、生氣的表情、悲傷的表情 呢?當然可以,只是比起卡通漫畫(要畫出人造花的表情)要困難些 吧!
如果設計者又將設計條件限定於玫瑰花或牡丹花,顯然難度更高。而 就人造花產品的象徵意涵而言,似乎又更複雜,這樣的設計品不但要 像所設定的條件(如:玫瑰花或牡丹花),〞設計品是假花〞本身 也是一種象徵意涵。如果再加上不同的民族對〞各種花〞的不同象徵意涵(如:在中國牡丹花象徵富貴、風流)。那真是複雜的不知所以 然了吧!
文化符碼的創意開發,我也稱之為敘述性的設計方法。這種創意開發方法與語意與語境的創意開發方法最大的不同,是在於由大至小,而不是由小至大。就好像寫文章,我們並不會分別寫出不看似相關的一句又一句的句子,然後再想辦法將這些句子慢慢的組織起來。寫文章時一定是先將所有的想法在心裡先組織過,有個骨架,才下筆如飛,這有點像鄭板橋
所說的胸有成竹,繪畫也是如此。
文化符碼的創意開發基本上就是認為:設計是先有主題、先有意念的
組織、先有策略,然後才是形體骨架,形體的一氣喝成與形體的修飾
吧!當然文化符碼的創意開發也不只於以下所要說明的這種方法,只
是以下所說明的方法更容易理解與操作吧!我們簡要說明如下:
甲、認識問題與認識主題
首先先將設計的條件列出,設計要解決的(機能)問題列出,在排除了要解決的問題後,設想一下這個設計有啥特色?然後進行以下的主題醞釀工作。甲子、形隨機能時,有沒有賣相?
甲丑、產品使用情境與擺設情境裡,有沒有可以借題發揮的切入點?
甲寅、這個產品在消費者心目中可能是如何期待?
甲卯、這個產品在消費者所屬的文化裡有何象徵意涵?
甲辰、整理以上的想法,形成設計策略與設計訴求的主題。
乙、主題子題與題素
將主題作關連性分析與情境聯想(如果是靜態)或情節聯想(如果是動態),以找出更細的子題,並重複這個步驟,將子題化成更細的題素。每個題素都是一種個意念,都可以聯繫到子題;每個子題則是比較複雜的意念,也都可以聯繫到主題。因為強調作業的快速與聯想的可能性,這樣的作業以簡潔的文字,配合塗鴉式的系統連線為主。如果高興,也可以隨意畫畫圖。重複幾次這樣的分析與聯想的塗鴉作業。覺得差不多了,在將結果謄寫在乾淨的紙上。
丙、意念到形體的轉換
丙子、將題素層級的字(意念)轉換成形體(形、色、光、質)
丙丑、將子題層級的字或句(意念)轉換成形體或表情
丙寅、將主題想像出一個全體可用的象徵物或象徵故事的主角
丙卯、全部以快速草圖作業,重複數次,至自己滿意為止。
丁、故事性組織與系統性組織
丁子、將已經解決機能問題的設計方案拿出來並置,看一看。
丁丑、將題素層級的形體整合成子題層級的形體。
丁寅、將題子題級的形體整合成主題層級的象徵物。
丁卯、將丙項與前述的草圖結果,嘗試改變原先的機能之形體。
丁辰、重複前述步驟,至自己滿意為止。
這故事性組織與系統性組織是指:造形設計就好像在敘述故事一樣,
從有趣的故事,眾所熟悉的故事、神話中來尋找相關的(與機能相關
或與分析的主題相關)說故事題材,或是將相關的故事、神話、熱門
話題,融合成主題層級的象徵物,表現於作品上。
資料來源:http://ayf.myweb.hinet.net/indexid.html
創意活力:產品設計方法論 作者:楊裕富博士